新乡比干庙
2014年2月22日,我们游玩了新乡的比干庙和浚县的大伾山。
我们首先上午来到了位于河南新乡卫辉的比干庙,该庙是庙墓合一的古建筑群,是中国第一座含墓祭人的祠庙,是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称为“天下第一庙”,庙内殿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目前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比干庙全景俯瞰图,照片来自于网络。照片最右处为107国道,紧挨107国道是京广铁路,照片正上方的圆形的为景区进门的广场,照片左侧、绿色的圆形物为比干墓。
比干庙景区大门座北朝南,进入景区后,首先是一个大的、圆形的广场,广场正前方是一个镀金的摇钱树。因为比干是民间传说的“文财神”,在此放置一颗摇钱树,我想大概是有“招财进宝”的意思吧!
向北前行就来到了比干塑像前,该塑像是有海外林氏子孙捐资修建的。
比干,子姓,沬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帝王太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官少师(丞相)神灵。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商纣王)。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滥用重刑,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4岁。此时,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害怕祸及到身,便逃出朝歌,在长林(今河南省淇县,古朝歌)石室之中而生一男孩,名泉(林姓始祖)。周武王伐纣,天下大定后,便四处寻找比干后人,得知其遗孤生于长林,于是因林而命氏,赐林姓,改名为坚,并把他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比干因此成为林姓之太始祖。比干为中国历史中以死谏君的忠臣,称为“天下第一仁”。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北魏孝文帝因感念其忠心而建庙。
比干是明代著名作家许仲琳的代表作《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之一。《封神演义》中写到比干因火烧狐狸洞遭妲己记恨,被商纣王处以剜心之刑。姜子牙封神时,比干被封为文曲星,也就是文财神。
从比干塑像旁穿过,继续向北前行,路的两旁是有绿树和青草的绿化带,绿化带的有大的石头,石头上有一些书法字体。
继续前行,路的两旁是人和动物的石像,雕刻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穿过石人和石兽后,就又来到了一个广场,该广场的名字叫“长福广场”。
长福广场的南部中心位置又是比干塑像。
长福广场的东侧是林则徐的塑像,是比干的后裔中名气比较大的一位。

长福广场的西侧是妈祖的塑像,妈祖是比干的十几世孙女。
在长福广场的北侧是一个照壁墙,该照壁墙是弘治七年明孝宗所建,图案中用24块琉璃砖拼制成落叶归根图,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照壁墙的北面是比干庙的山门。下图是从空中俯看比干庙的山门和照壁,照片来自于网络。

比干庙的山门。
比干庙山门两侧的部分精美石雕图。
进入山门后,在山门西侧、紧挨山门的是“比干通宝”德才福礼铜钱。
山门内的东侧是一个殿宇,殿宇门前挂有“布徳施恩”的匾额,殿内供奉着比干财神,殿宇外有石刻的动物。

山门内的西侧是寻根殿,殿宇上部挂有一“精忠报国”的匾额,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岳飞,因为“精忠报国”是说岳飞的民族英雄事迹的,难道比干也是“精忠报国”、抵御外敌的民族英雄吗?
寻根殿前有一个“立马封侯”的雕像,仔细看来,原来是两只猴子立在马背上,寓意“立刻要被封为侯,也就是说马上要当官”。
山门内正前方是古砖遗迹,是明孝宗重修比干庙时铺设所用,由周边各地供奉,砖面烧制有产地的简称。

继续北行就来到了一窜院子,周围是古碑廊。

穿过古碑廊,就来到了比干庙核心庙宇的一个院落,院落正北是供奉着比干的殿宇,殿宇门口挂有一匾额,上面写有“取义成仁”四个字,殿宇内的比干塑像和周围的装饰全部采用鎏金的形式,甚为壮观、豪华。


在此院的西侧是妈祖殿,殿宇殿门口挂有“后德配天”的匾额,殿宇内供奉着妈祖。


在此院的东侧有一御碑亭,碑上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

乾隆皇帝的御笔,苍劲有力,挥洒自如,令游人对这位皇帝的书法赞叹不已。

在此院的东外墙,有一株龙凤柏。


在龙凤柏附近还有一些由石头组成的塑像,下图中为“金鸡报晓”。

穿过比干庙的主殿,就来到了比干墓,墓前的牌坊上写有“殷太师比干墓”六个字,两侧写有“孤忠心不死,故社柏猶存”的对联。

比干墓的墓碑上分为两部分,墓碑下部分是“殷比干莫”四个字,相传是孔子带领弟子来拜祭比干墓时,用随身携带的剑刻在墓碑上的,后来在清朝,经乾隆皇帝鉴定这四个字为孔子真迹。

下图是墓碑上的“殷比干莫”四个字,“莫”就是“墓”,因为孔子认为“莫”字下面就是大地,就是“土地”,因此省略了“土”字。

在此墓碑上为乾隆皇帝鉴定为孔子真迹的御笔。在清朝,乾隆皇帝鉴定为真迹后,无人反对,一致认为这四个字为“真迹”。


在比干墓的北面是一些绿化带和树木,其中有“柏板”,据说是在宋代所种植,该树树形奇特,扁平如板。传说比干天葬在此地,玉皇大帝天降板材作为棺材所用。


在绿化带内还有一种独特的植物,名字叫“无心菜”,为该庙内所独有,相传为比干七窍玲珑心所化而成,为三叶无心。

游玩完比干庙后,我们直接开车前往浚县的大伾山游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