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拐点”拐的不是房价,而是“服务”!

(2009-10-29 12:59:37)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拐点这个词不知道是谁发明的,但以中国词汇含义的丰富程度来看,在不同人脑子里的意义肯定也不同。但无论如何丰富,也就是向上还是向下的问题,所需区分的就是什么在向上、什么在向下!

 

普通的购房者受手头资金的影响,期望房价出现拐点本无可厚非,但就目前的情况来分析,这种期望只怕仅是梦想。一个处于经济危机环境下的国家,如果拉动内需的支柱行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向下,那对于整体国民经济来说必将成为噩梦,别说你去买房子,恐怕喝粥都要掂量掂量口袋里的银子了。

 

想想从去年到现在,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冰河缠身到浸泡在亚热带暖流里的过程,政策利好频出,市场不断的好转,房地产带动经济保八成功,政府笑了;销售量劲增手里有钱了,开发商笑了;抄底买到便宜的住房,楼市趋于稳定向上的局面,购房者也笑了。

 

既然那么多人都在笑,是否就不存在拐点了?我看不是,低收入却得不到保障的人没有笑;正在收房的人也没有笑。

 

人们总是在大谈特谈民生保障问题,可一个保障性住房就牵扯了多少揪心的事件,“六连号”、“保障房质量问题”等等,哪个不是服务环节出现的漏洞,主管部门责任心不足,下属部门人员欺上瞒下,需要保障的人得不到保障,投诉无门。2009年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复苏,大量投入在保障性住房上,结果如何虽然还不得而知,但我最想问的2009年以前保障房门前停大奔的问题还有没有人去管?难道那时候走后门就不叫走后门,就不该查了吗?!

 

最近质量问题又被广泛报道,很多业主在收房时和装修时都发现“屋漏漏”、“墙脆脆”的现象,昨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大张旗鼓的站出来说明要推广“一户一验”的制度,并承诺将每个月对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房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其中包括墙面观感、二次结构砌筑、节能保温等细节方面。说的很好,如果“一户一验”真是执行的很好,那些已经收完房的业主为什么还要头痛这些房屋质量问题,投诉时因拿不出有效报告而被拒绝接纳的事件真的少吗?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政策是好的,而执行细节却无从考证,老百姓只能想,那些政策莫非又是喊喊口号,忽悠我们老百姓的?想想建委如何筛查,我都想象不到如何执行这项政策:

 

1、建委相关部门中真懂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的恐怕就几十号人,难道全派出去干这个,别的工作就不做了吗?全市保障性住房在施工程要成网格式筛查,累死几口子他们也查不完,这种承诺有何意义;

 

2、认真负责的进行一户检验,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算起来一组两个人一天8小时不吃不喝也只能抽查8户进行检验,检验完发现问题勒令整改不难,如何复验?如何杜绝受贿收贿蒙混过关的现象?这些都没有说明,加大处罚力度也就无从谈起;

 

所有政令的执行均不透明,普通购房者依然处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再加上缺乏第三方机构的监督,导致信任度很难提升起来。

 

为什么我会比较看中近期兴起的验房企业,正是我看到房地产市场因一股第三方力量的介入在逐渐发生转变,从旗胜家园业主自发聘请专业验房公司验房,到开发商聘请验房公司帮助检验房屋质量,业主的维权意识和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的监管意识已经提升到了新的层面,但大部分房地产企业的服务意识还无法赶上新时代的需求。

 

政府部门和房地产开发商总想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在悄悄的转变,“人民的力量,必然从人民中产生”,这并不是什么口号,市场经济必然由市场力量主宰,垄断必然滋生腐败的细菌,也只能由市场催生的第三方机构才有可能改变这一切,也只有业主认可和信任的第三方机构才可能完成这历史的使命。

 

一个仅仅是收房过程中小小的“验房”环节,正在使房地产“服务”结构发生“拐点”,或许太多的地产人还看不起这小小的改变,但我却相信它能改变你们的意识,慢慢来,不懂得尊重客户的企业不可能长久,你们当中谁将被淘汰,审视一下自己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