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闭的户籍制度影响了住房保障公平!

(2009-10-29 14:37:26)
标签:

房改

保障

房产

政策

分类: 房地产

在被否的二次房改话题被热议之际,本人在上一篇《二次房改前需搞清的三大问题!》文中阐述了自己为什么反对此次14名学者上报的方案,其中有太多道不清理还乱的因素,本文就将从户籍制度本身来讲明一些问题。

 

自建国以来,中国户籍制度经历了自由迁徙、严格控制和半开放的三次变革,1958年前自由迁徙中出现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了城市灾难性的状态,随后迫不得已进行严格控制,但自1978年半开放改革以来,城市和农村户口体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村孩子生来就是农村户口,若能进入城市便是身价倍增,就业、医疗、养老更各方面保障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大城市与小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域限制,更由户籍所在地决定着身份的差异。

 

也正因如此,跟随户籍制定的保障性政策本身就会存在严重的财富分配不均的诱因,住房已是站在风口浪尖上的话题,而偏偏住房保障政策是完全跟随户籍所在地而定的,流动人口根本就无法保障其中。

 

从现在的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来看,更突出“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两头,而中国一线城市庞大的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人得不到在各方面相同的保障,很多人在这些城市工作生活很多年以后,仍感觉自己是一个“二等公民”,他们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老了还没有一份本地户口,那失去的将会很多很多。

 

即使将此次二次房改提上日程,公共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如何突破户籍制度所带来的限制,谈到为广大夹心层提供住房保障仍会出现很难解决的问题。比如:外来人口是否纳入保障体系?在现今本地户籍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都很难到位的状况下,为外来人口做住房保障的资金从何而来?

 

看看1650万人口的首都北京,其中流动人口就有400万以上,房改要还不能将他们包括其中,又有何改的必要性呢?到那时他们还得眼睁睁的看着那些本地户籍的人不光能得到上一代遗留的房产,还能再分一套住房,而他们眼前的肉不光分不到嘴里,在公共住房大面积挤压商品房可开发土地的环境下,那高启的房价会让他们最后的梦想彻底破灭。(实际上从没有人统计那些叫嚷房价高的有多少是无房的人,有多少是本地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尤其是一线大城市,保障工作日益严峻。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似乎都在有条不紊的改革当中,但住房保障却因房产不可移动的性质而无法跟随人员自由迁徙。在因户籍制度造成的财富分配不公的现象没有质的变化下,住房保障的公平性根本无法得到保证,最多也就是本地保障是否到位做结论参考罢了,全面解决根本不可能,从这点上来讲二次房改就没多大意义。

 

最后我想说我一直想问的一个问题,“居者有其所”指的是保障本地户籍人口有住所,还是代表能解决本地所有人口(包括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我们都知道,户籍制度导致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只用于保障低收入的本地居民,但产权不清的问题导致了更多的不公,这也是我同意茅老取消经济适用房提议的原因所在。在这里,保障性租赁房没有私人产权问题,或许可以解决眼前的争论,但可惜的是房改十年来,我们的保障性租赁房并未得到过重视,全社会的宣传重点也都是宣扬获得个人房产,根本就没有数据可供支持,看来行不行的通只能看未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