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程鹤麟
程鹤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187
  • 关注人气:38,6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闽侯甘蔗程氏家人传说(26)

(2021-03-03 11:41:24)
标签:

程鹤麟

长篇小说

莲塘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闽侯甘蔗程氏家人传说(26)

【逢非公众假期的周一、周二、周三发布】

二十六,一千年前闽国文青们的一场饮宴

话说公元928年1月,闽国开国元勋程赟召开了一次家庭会,会议主题就是要求儿孙们对闽王无条件忠顺。

程赟讲到诸葛孔明对刘备忠心耿耿,就连对愚笨的阿斗,孔明也都忠心耿耿。孔明曾说阿斗“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程赟问儿孙们:汝等且讲与我听,孔明何故如此高看阿斗?

老大延长说,阿斗“爱德下士”或属实,但“天资仁敏”就无。延长认为孔明讲的应该是客套话。

老二和老三大致同意大哥的。

老四延坚却说,阿斗或真乃“天资仁敏”呢,后世以成败论英雄,才把他讲成憨獠(蠢货)。

程赟说,延长所讲,乃通常见解。延坚所讲,殊异乎诸兄,汝有这等见解,堪称通透。

程赟顿了顿说,然则,阿斗聪明或否非要害也。孔明如此言阿斗,阿斗“天资仁敏”或否非要害也。阿斗聪明或否,孔明皆事奉阿斗。孔明如此言阿斗,乃欲使其事奉阿斗诚心诚意、无丝毫异心。

程赟说,忠顺,此之謂也。忠顺就是“忠心耿耿”加上“一心顺从”。忠顺的忠字,异于忠言逆耳之忠。他解释说,忠言逆耳乃言谏官,我等俱非谏官,无此忠。

程赟说:“《出师表》数百字,要言仅此一句耳:‘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程赟说:“汝等铭记,忠顺乃为臣者之职分。”

程赟指着延长的儿子、自己的长孙程坦说,“坦,汝可讲昭武王(指王审知)在世之年、同光三年正月初五下昼(下午),汝告状之事。”(注解1)

在旁“列席会议”、一直没说话的程坦小心翼翼说:“阿翁(祖父),孙儿未曾告阿爹。”

他的老爸延长感到很惊奇,就问儿子:“汝告谁状?”

程坦没敢回答,程赟笑着说:“哈哈哈,告汝之状,我长孙来告乃父之状。坦,汝但讲无妨。”

程坦说了一声:“谨遵阿翁(祖父)之命。”没敢看父亲,就把事情说了。

 

原来,公元925年、王审知在世最后一年的正月初五,延长去跟王审知的次子王延钧等人饮酒作乐。当时还没结婚的程坦,遵母命陪老爸一起去,母亲让他多点儿心眼,保护老爸,“无使汝父醉”。别让你爸喝醉了。

自古至今,“饮者”的妻室总是做这种徒劳无用的防范,比如反复叮嘱自己的丈夫少喝点少喝点,她丈夫哪一次不是诺诺而去,醉茫茫而归?叫孩子去“监护”也是白搭,孩子算老几啊拦得住老爸?还不是眼睁睁看着老爸从清醒喝到醉醺醺?弱弱地劝老爸几句,还不是白白惹老爸生气骂他?

延长跟王延钧交情很好,他们同龄,从小一起长大的,是发小。这对发小,用古代的话来说,两人“甚是相与”。程赟的4个儿子,每一个都是闽国的官儿。王审知时期,延长的官职叫“都虞候分掌”,王延钧弑兄夺位当了闽王之后,提拔他当了副都指挥使。

王延钧是个文青,延长也是文青,都喜欢诗词歌赋,还喜欢吹拉弹唱。各位看官,诗词歌赋加上吹拉弹唱,必然有酒相伴。王延钧和程延长这一对发小,酒量都很大。

王审知时期,王延钧也没什么公事。他是王审知的二儿子,正常情况下轮不到他继承王位。他的泉州刺史,是王审知死后,继承了王位的长兄王延翰派给他的,有点排挤的意思,不想让他在福州住着碍事。而在王审知时期,王延钧基本上就是诗词歌赋吹拉弹唱加喝酒。程延长若是被他叫去喝酒,每一次都必定要跟他一起喝到腾云驾雾。

王延钧饮酒作乐从来都是到离王宫稍远一点的会仙阁酒家。闽王王宫在今天福州屏山南麓一带,而会仙阁就在今天福州三坊七巷的衣锦坊一带。那时候三坊七巷还没有“出生”,三坊七巷是明朝之后才陆续有的。五代闽国时期,那一带有金斗门、金斗桥、鸭门桥,这么多桥有没有提示到你?对了,那一带是在护城河岸边。

王审知建罗城,从西湖往南再往东再往北到东湖,围着罗城大半圈都是水。会仙阁就在西湖以南、衣锦坊的河边。

在这里吃喝吟唱,其意境跟南京的秦淮河可有一拼。实际上,王审知就是按秦淮河来修建罗城西边的河湖,范围大致从今天光禄坊一路向北,一直通往西湖。福州西湖是人工湖,最初开凿于晋代。五代时期,福州还有一个南湖,大致在今天光禄坊西端白马河一带。王审知将西湖与南湖打通,沿岸修建歌台舞榭酒楼茶楼青楼戏楼以及各种商铺。南京城里的秦淮河号称十里,福州罗城的“秦淮河”长度也是同样规模,但是河边的亭台楼阁就比较稀疏一些。福州,从政治格局来讲,叫偏安一隅,从交通来讲,是个死角,流动人口少,不像南京扼南北咽喉、处枢纽地带,南来北往客人多。

话说那年正月初五,延长被王延钧叫去会仙阁饮宴,儿子程坦遵母命跟着去“护驾”。

前面讲过,五代十国,中国人处在由席地跪坐到垂双腿高坐的过渡时期,椅子已经出现并且流行,但是供人坐的床(坐榻)还是正宗。那时候的酒楼里,大位是床,一张床坐两个人比较舒服。床前摆着跟床一样高的桌案放置酒菜餐具等,并没有后来的酒桌。酒楼里也有椅子,算“加座”。那天程坦就坐的是椅子,在他老爸坐榻前的案桌的一头“加座”。他的长辈都是两人一张床(坐榻),王延钧带了长子王继鹏来,他们父子同坐一张床。这个“包厢”很大,靠东壁摆着两张床,两张床并不挨着,中间还摆着一个小案几,案几上摆着个盆栽;北壁南壁各摆一张床,西边临河一面是推拉门,门外是一条走廊,走廊外是河,人们就是从这里出入,还可以在走廊上观河景。

 

(注解1)王延翰继位后将闽国自立为王国,追谥其父王审知为昭武王。参见美国薛爱华著、程章灿、侯承相译《闽国》第三章《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