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鹤麟:祈祷香港千万不要也被拖进新冠疫情“加时赛”

(2020-04-27 11:15:49)
标签:

香港

新加坡

疫情

网上有个比喻,将抗击新冠疫情比作“球赛”,说中国内地打的是上半场,欧美打的是下半场。

最惨的是香港,上半场下半场香港都在打。

香港首例新冠肺炎个案为外地输入,患者是一位39岁武汉男子,他121日与妻子、两个孩子以及岳母乘高铁来港,欲从香港乘飞机前往菲律宾。在高铁西九龙站的检测中他被发现发烧,当即被送去医院隔离。他的同行家人没有病征,于122日转飞马尼拉。23日,他被确诊患上新冠肺炎。

这就是香港新冠肺炎1号病例。

从这个病例开始,近两个月时间里,香港的疫情整体稳定。2月初到3月中旬,从内地输入的个案几近绝迹,每日的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只有个位数。

这就是香港的“上半场”,123日到317日,54天,168例确诊,平均每天3例。

 

318日,情况急转直下,那天一猛子新增25例确诊。19日,新增16例确诊。20日,新增48例确诊。21日,新增16例确诊。22日,新增44例确诊。至此,香港累积318例确诊,确诊病例突破300例。

3月中下旬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海外游子回来了。

3月上旬起,疫情在海外极速扩散。36日全球确诊病例达到10万例,12天之后的318日突破20万例,再过3天,增至30万例,到325日达到40万例……

就这样一泻千里,全线崩盘……

海外全线崩盘,香港功亏一篑,就这样被卷入抗击新冠疫情“球赛”的“下半场”。从318日开始,到423日,香港36天内新增868例确诊,平均每天多于24例。

 

325日香港特首网志称,“随着欧美国家疫情日趋严峻和当地大学及寄宿学校相继停课,大批香港居民和留学生返回香港。这股‘返港潮’令输入个案大增,(325日以前)过去14天,接近90%(共 233宗)的确诊个案病者都有在外地的记录或属他们的紧密接触者,单是留学英国的香港居民便达28 人。”

当时有好多本地香港市民呼吁政府关闭境外入港通道,不让境外人士涌进香港,遭港府严词拒绝。港府的理由是,不能够不让香港市民回香港,随时回到香港是香港市民的基本人权。港府能够做的就是,对境外回港的香港市民实施强制检疫。

从海外回来的香港市民,可能是在海外居住久了,思维和行为都跟老外很像了。按特首323日的说法,有些需遵守检疫令的海外游子回到香港后,“有人想出街‘打下波(打球)’、‘吃一下车仔面’而违反家居检疫外出”。

香港有关外国地区抵港人士强制检疫安排是从319日开始实施的,可是到322日,4天时间而已,香港警方就发现41名需遵守检疫令的人士擅离家居,其中5人已被寻回送往检疫中心,警方对余下的36人发出通缉令。

 

回想2月,在已经不让内地人入境香港的情况下,港府宣布,28日起对从内地回港的香港市民实施14天居家隔离强制检疫。

程老汉有个同事闻讯急忙赶27日的班机从北京回香港,可惜航班晚点,她抵达香港时已经是28日凌晨,在机场就被告知要居家隔离强制检疫。政府派人到她家,拍摄她的住宅环境,告诉她,政府会随机跟她通视频电话,届时她必须处于现在拍照的这个环境中才行。第一个星期政府果真有人天天打来视频电话,还有人上门突击检查。到了第二个星期就没人理睬她了。不过她还是在家待足了两星期,一天都不敢出门,就怕政府突击检查。

从内地回来的香港市民,基本上都像程老汉这位同事一样,乖乖待在家里,不敢违法。我猜这是受内地气氛影响。内地的隔离令是玩真的,可不是儿戏,违反者会很麻烦,不仅会被政府严厉处罚,还会在互联网上被喷个半死。

 

3月中旬前,跟香港一样被国际媒体评为防疫抗疫“模范生”的新加坡,也像香港一样在3月中旬之后功亏一篑,确诊病例猛增,原因也是海外游子纷纷回了新加坡。比如320日,新加坡新增40例确诊,其中30例为境外输入;21日,47例确诊,39例为境外输入。新加坡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后,输入病例锐减。到41日,新加坡累计确诊病例为1000例,算是稳住疫情。

不料歹戏拖棚。眼看着新加坡的下半场快要到点,没想到后来却突然破功,新加坡病例4月份出现跳跃式增长。418日中午的最新数据显示,新增病例942例,累计已达5992例。

原来,新冠病毒侵入了保护最为薄弱的地方: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外籍劳工宿舍。

4月下旬,连续数日新增病例都过千。

新加坡就这样被拖进了“加时赛”。

眼看着香港的“下半场”好像快要到点,程老汉为香港祈祷,希望香港千万不要也被拖进“加时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