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传媒人传媒 |
程老汉还不是老汉的时候就因为怕忘事而做备忘录。明天要做什么事,写一便条;晚上要给谁打电话,写一便条。现在有了智能手机,就不写便条了,通过手机给自己发一封电子邮件,没有内容,只有主题:“联系XXX”、“写XX稿”。这样一开电脑就看到了,从来不会误事。
有点像结绳记事。
若没这么做,就会误事。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指的是11月16、17日那个周末)就误事了。
11月13日,好久没联系的微信友夏雪发来微信说:老林逝世了,昨天。享年85岁。稍后她又补充说:林云青。
她不补充,我也知道是林云青。
林云青先生是福建著名期刊《青春潮》的社长兼总编辑,期刊原先叫《福建青年》,而夏雪是期刊的编辑。我和夏雪共同认识的姓林的人不止一个,但姓林又被我们叫成“老林”的,就林云青一个。几十年前,姓林的社长不会被叫“林社”、姓林的总编辑不会被叫“林总”,只会被叫“老林”。
得知老林逝世的消息之后,我就打算写一篇稿来追忆他。14日,夏雪微信我说,18日将举行老林的哀思会,若我有悼念文章,最好在18日之前发给她。我答应了。但今天已经是20日,我这才刚刚想起来。
为什么会忘记?因为忘记结绳记事。
为什么忘记结绳记事?
因为14日那天我过的是狼奔豕突的日子。
14日是星期四,每个星期四上午程老汉都要由凤凰深圳公司的商务车从香港新界大埔接去深圳录制《大新闻大历史》,可是那天香港“兵荒马乱”,深圳的车来不了,只能程老汉自己设法去深圳。
回看手机,发现夏雪14日给我发微信的时间是11:56,这就不难理解了。那时候程老汉在深圳公司录完节目正在食堂里吃午餐,正在为下午如何返回香港伤脑筋。深圳同事海帆提供了一个返港攻略:从深圳福田高铁站乘高铁去香港西九龙,再从西九龙打车回新界。跟海帆她们说着说着,就把结绳记事提醒自己写稿追忆老林的事给忘却了。
回想起1980年代,程老汉还是个帅哥的时候,跟老林的《福建青年》杂志打得火热的时候,有一次和一群帅哥美女到闽江福州湾边段野餐,江心有个凸起的沙洲,程帅哥和几个男女青年就到了沙洲不知道玩啥。两个不料来了:一是不料傍晚涨潮了,下午是趟水来沙洲,这下子要游泳回岸边;二是不料有一个妹子不会游泳。程帅哥低估了那妹子不会游泳的严重性,你不会游泳?来吧,抓我肩膀,我驮你过去。没想到啊没想到,那个妹子,是一丁丁点都不会水性,程帅哥刚把她驮出几米她就抓不住程帅哥了,突然就在水里胡乱扑腾。程帅哥一看,赶紧回头去抓她。没想到啊没想到,这妹子不会游泳却很会抓人,程帅哥没抓住她,反而被她给抓住了。她拽着程帅哥,把程帅哥往水里带。哎呀哎呀这下子要死啦。就在这电光石火千钧一发之际,程帅哥脑子里冒出一闪念:这可怎么好,还欠着《福建青年》杂志一篇稿……
那时年轻,在闽江里,电光石火生死关头,竟然只想到欠《福建青年》一篇稿。如今老了,只是交通出点问题就忘却了非常重要的事。
夏雪14日的微信说,希望我在18日以前把追忆文章发给她,“请阿露在追思会上念一念”,“她好歹也是播音员出身”。
阿露指的是《福建青年》编辑刘晓露。程老汉跟《福建青年》结缘就因为她。1982年10月或11月,在福建电视台新闻部当记者的程帅哥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说话的就是刘晓露。她自我介绍说她是《福建青年》杂志的编辑,她说电视剧《西游记》剧组正在福州鼓山拍戏,“你们电视台会不会去鼓山采访?如果有去,能不能顺便写一篇文字稿给我们用?”
这是程老汉第一次获得约稿。那时候大学刚毕业,整天憋着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突然有杂志社约稿,当场爽快答应。本来不打算去采访剧组的,既然要给人家写稿,当然就要去采访了。几天之后,本台播出了程帅哥的电视新闻《电视剧<</span>西游记>在福州鼓山拍外景》,而给《福建青年》的文章也寄往编辑部了。那时候,没有电子邮件,连传真都没有,给报社电视台的新闻稿靠打电话传稿,给杂志期刊的稿件就从邮局寄。
从此以后,大约7年时间里,程老汉一直是《福建青年》杂志的主要外围作者之一。程老汉在福建电视台工作8年,其中7年里有一半时间是在为福建青年杂志社打工。
老林主政《福建青年》,用人不拘一格。英雄不问出处,能写文章就用。比如前述,夏雪说,刘晓露“好歹也是播音员出身”。刘晓露上山下乡到农村时,曾在县广播站当播音员。那时候当播音员不一定要写文章,但是刘晓露这个播音员却写得一手好文章。不知道老林怎么发现了刘晓露的写作才能,就招揽到编辑部当编辑。
程老汉的酒肉朋友吴文成,也写一手好文章和一手好字,是作协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他妻子在福州,自己一直在寿宁县委报道组。最后文成兄调到福州《福建青年》杂志社,实现夫妻团聚,展开人生新一页。1980年代,夫妻两地分居是个重大难题。文成兄调进福州,中间必有各种机关重重关卡,程老汉并不了解其中的猫腻,但文成兄从寿宁调进了《福建青年》却是铁打的事实。可惜天妒英才,大约十几年后的2008年,文成兄患肝癌逝世,年仅50岁。
《福建青年》在老林主政期间,冲上了巅峰,成为全国畅销杂志,一时洛阳纸贵。程老汉现在回头去看,觉得老林主政期间,《福建青年》一大特色就是特别会创新。
仅举一例。刘晓露的老爸刘含怀先生那时已经退休,闲来无事就做起义务“月老”,给大男大女介绍对象。做着做着,做到了《福建青年》上了,刘老写系列文章,为单身青年男女讲述婚恋之道,专栏名叫《月老的报告》。《月老的报告》有多火?请参考前几年江苏卫视《非诚勿扰》。
老林逝世之后,《福建青年》原编辑周鲁闽写了一首诗,用诗的语言说老林启示、遮蔽、激励和温暖了编辑部的同仁们。
程老汉想说,老林也启示、遮蔽、激励和温暖了我。
老林,怀念您!
(程鹤麟2019-11-20于香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