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程鹤麟
程鹤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84
  • 关注人气:38,6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鹤麟:查良镛,作为传媒人的金庸

(2018-11-05 17:04:31)
标签:

金庸

武侠小说

传媒人

分类: 历史探秘

程老汉不读武侠小说,不是对武侠小说有意见,而是对武侠小说无感。所以,梁羽生、古龙等武侠小说作家,程老汉只闻其名而已。但金庸不一样,因为他不仅是武侠小说泰斗,同时也是传媒前辈。他一手创办了《明报》系列报刊,亲手为《明报》写了20余年社评,端的是“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

《明报》创办于1959年,1962年就一飞冲天,那年发生了广东饥民逃港潮。香港媒体里面,《明报》第一个挺身而出,做了系列追踪报道,查老板写了系列社评。

1962年的逃港潮在5月份形成高峰,平均每天有5000“南下大军”,短短一个月15万人逃到香港。传媒人邹思聪曾在港大缩微胶卷室里研读过大量创刊初期的《明报》,包括19625月到9月《明报》的所有胶卷,他写道:“58日开始,明报开始零星的试探着报道难民潮。而511日起,下定决心的金庸几乎派出所有记者——到沙头角、粉岭、元朗、罗湖等移民聚集的地方一线采访。”“(香港其它)报纸也是在515日之后才以显著篇幅,报道难民消息,明报比它们早了五天以上。”

查良镛说,“我们不能视若无睹,只好刊登一些。但再过几天,明报的采访课整个沸腾了。记者们从边境带回来的眼泪,洒在编辑部的桌子上和地板上,他们激动地表情和心酸的言语,使每个人的良心不能平静。”

515日,《明报》发表有关逃港潮的第一篇社评:《最宝贵的是人的生命!最大的仁政,是救人的生命!》

当时港英当局只管抓捕和遣返非法入境的内地人,绝不肯对他们施以援手。《明报》坐言起行,发起为内地逃港同胞募捐活动。他们开辟专栏,公布捐款人的姓名,连捐一块钱的都公布。

响应《明报》的呼吁,宗教团体、同乡会组织和新闻媒体共同发起“援助有困难的人民”行动。香港市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发救助来自内地的同胞,前后共有十几万人次,送衣、送食、送水到逃港同胞集中的上水华山。市民还用各种方法保护华山上之亲友,包括接走、匿藏家中或市区。香港市民这次对内地逃港同胞的慷慨救援,史称“华山救亲”。期间,《明报》报馆曾一度成为救援物资中心。

 

曾任金庸私人助理的香港传媒人张圭阳写到:“香港居民的这类自发行动,无疑使边区情况更加复杂,增加了警务工作困难,也无形中鼓励大陆移民再度非法入境。警务处长于518日向居民提出警告,不得擅闯边境禁区,否则会被罚款五千元或监禁两年。翌日港府亦扩大了边境禁区范围,希望拘捕及遣返非法入境者的工作更加顺畅,免受居民的干扰,《明报》亦马上支持香港政府的决定,519日在第四版公布‘本报暂停接受读者捐款’,理由是‘限于各种环境关系,未能顺利展开救济,故暂时停止接受捐款,祈读者谅之……’。所谓‘各种环境’,就是港府扩大边界禁区范围,不希望居民因同情大陆偷渡客而与执行遣返任务的军警发生冲突。”

张圭阳又说:“《明报》亦两度发表社评,呼吁居民勿阻碍警队工作,加重警方困难。社评立场,已由纯人道式、中国同胞式的‘火速救命’的呼吁,转变为站在香港立场,更为现实地看待移民潮问题:‘……我们呼吁市民,不要阻挠警方处理这难题,不要认为警方执行任务,是对我们中国人含有敌意。……不要轻视这个危机,我们是否能够继续安居乐业,和这个大炸弹是否爆炸,有极大关系。’”

媒体人邹思聪说,“一连数日,明报的克制报道和冷静评论,让读者在同情难民之时,亦不再与警方发生冲突。而明报的理智呼吁,也得到忧心如焚的香港民众普遍的认同。”

 

19625月底,逃港潮情况终于有所好转,由于内地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涌入香港的内地人,开始逐日减少。而港英当局也接受现实,凡是在港有亲人照顾或找到工作的,都可以向人事登记处登记,领取身份证。《明报》报道有关情况,称“来港者可放心领身份证”,又指导逃港者如何申领身份证。


近些年,美国兴起“解困新闻学”(Solutions Journalism),该学说主张媒体积极介入社会问题,并探索各种解决途径。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戴维.伯恩斯坦(David Bornstein)认为,好的解困新闻包括对观点、事件和社会机构的深度挖掘、批评性的评估。“解困新闻学”的理念可以归结为两个“H”:“Help”与 “Hope”(帮助与希望)。美国《圣迭戈联合论坛报》(U-T San Diego)的首任“解困新闻学”编辑凯伦.克拉克(Karen Lin Clark)就说:“我的任务是提供希望……而非仅仅提供信息。我提供的是帮助和希望”。

现在许多媒体只停留在发现问题之上,这里不对,那里有错,报道完毕。该怎么解决问题呢?许多媒体都不认为他们该管到这一步。有的媒体,甚至见猎心喜,看热闹的不怕事大,只管一路鼓噪,煽风点火,吸引眼球就行。还有的媒体,只管与政府作对,逢官必反,为反对而反对,以为这才是传媒天性。例如目前的美国主流媒体就一直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作对,逢特朗普必反。有些主流媒体人士解释说,若是希拉里当总统他们也会这样对待希拉里。

程老汉认为,美国学者之所以现在提出“解困新闻学”,针对性相当强。

 

而查良镛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已经是不仅报道问题,还提出解决之道,甚至自己行动起来,直接参与解决问题。

19625月,在报道逃港潮期间,《明报》的一篇社评这样说:“最近我们很少发表社评,因为事实上,许多问题我们困惑不安,可是又提不出可行的合理办法……这样巨大的痛苦,巨大的不幸,谁都会感到束手无策。”

凤凰卫视老板刘长乐先生对凤凰评论提出的要求是:积极、善意、建设性。多年来,凤凰卫视的评论员们一直在实践着这7个字。而用这7个字来评价查良镛时代的《明报》,挺合适的。

拳拳之心,苍天可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