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鹤麟:孟子爱狗肉

(2018-08-17 17:18:25)
标签:

孟子

狗肉

分类: 历史探秘

在程老汉看来,儒家经典《孟子》七篇雄文,就三个要点:吃狗肉,颂孔子,劝人做官。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着孟亚圣的教导:“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句话,在《孟子.梁惠王(上)》里出现了两遍。这句话的意思是鸡、猪和狗这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

你瞧,狗是“家畜”,跟鸡和猪一样。

为什么“七十者可以食肉”?朱熹老师的解释是:“七十非肉不饱,未七十者不得食也。”可是,《礼记》说的是“六十非肉不饱”,明显跟朱熹老师讲的“未七十者不得食(肉)也”相抵触。

程老汉认为,肉类食品应该是强劳力优先享有,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句话应该这样解释:鸡、猪和狗这类家畜,养得好的话(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本来吃不上肉的七十岁的人就也能吃上肉了。

 

早先的时候,狗分成“守(门)犬”、“田(猎)犬”和“食(用)犬”三种。作为“食用”的狗,正经还是天子祭祀的上品。“祭献”的“献”字,为什么用了个反犬旁呢?因为祭献要用狗。《说文解字注》说得清楚:“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曲礼曰,凡祭宗庙之礼,犬曰羹献。按羹之言良也。”意思是宗庙里用来祭祀的狗名叫“羹献”。羹,上古指“带汁的肉”,从羔从美,“羹献”就是很肥美的祭献肉品。

大家都知道,祭品嘛,放宗庙里摆一摆,做一做仪式,然后就拿回餐桌,大家分而食之。所以,用“羹献”祭祀,是因为祭祀者爱吃狗肉。人总是把自己爱吃的东西视为好东西。

吃祭祀用的食品,中外宗教倒是不谋而合,基督教“把吃祭拜过的食物当作是取悦神明,可以消灾祈福。”(郑盛光:《基督徒可以吃祭拜过之物吗?)基督徒第一代领导者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说:“凡市上所卖的或是家里祭过偶像之物,可以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甚么话,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

 

《孟子.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刍豢”就是牛羊猪狗等家畜。《道德经》的名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比孟子用得更直接。孟老师这句话意思是,理义愉悦我心,就像牛羊猪狗愉悦我口一样。

矮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