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不听老人言
(2014-09-24 12:14:03)| 分类: 时事评论 |
程鹤麟
网上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一两天。互联网每天都有至少一个热点,来得快去得也快,许多热点往往只有一天的热度就烟消云散。
《人民日报》的新浪微博于2014年9月16日星期二19:50发布:今天下午,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搀扶下,一步步缓缓走上人民大会堂报告台。他坚持站着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但放眼台下,大批后排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
经过一晚上的发酵,这件事成为17日的网上热点,众说纷纭。
有人批评组织者——一个九十岁人讲的让90后听得有趣,差七十年了。这代沟有点宽。谁安排的?对于两方都挺不公平的吧?
这位也是批评组织者的——92岁了还让人上讲台,真把老师当蜡烛了呀,还要别人烧完最后一滴蜡!(这是为吴老鸣不平)也不能怪学生睡,老院士讲课的肯定没有激情,大学生听起来没兴趣!(这是为听讲学生鸣不平)你换易中天去讲试试!所以一开始组织该活动就有问题!还不如组织几个学生去老教授帮帮忙,搞卫生或陪老人聊聊天!(说着说着就把吴老当做照顾对象了)
这位还是批评组织者的——这不是院士的错,也未必是学生的错。把6000名学生拉到人民大会堂,听一位92岁的建筑学专家讲人生大道理,是组织者的错。思想教育也有产销对路的问题,不能一厢情愿。
有人为睡去的同学找科学依据——人多,氧气不足。
有人总结普遍规律——大班上课谁讲都一样,在哪讲都一样。
有人为当局支招——其实院士录个视频传优酷,学生精神的时候再看看不挺好吗?
有人安慰吴良镛老人——只要有十个人真正受到了启迪,就可以了。毕竟,教了一辈子书 ,淋了N多鸡汤到头来却空空如也的不在少数。
安慰吴老的不止一位,这位也是——对于一个90多岁的老人,能真正启发到哪怕一个年轻人都值了。
巧的很,微信上有人发布一段视频,一位大胡子男人说:“青春就是昏睡。”不知道说这话的哎哟喂现在情况如何,倒是知道在人民大会堂听讲昏睡的那帮熊孩子遭到了痛斥!——
“…既已到场,不虚心不自重,睡觉还有理了?”
“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上面演讲,你们在下面睡觉,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了,还振振有词,咄咄逼人,唉!悲哀!”
“即使是被组织去的,也不应该睡着。毕竟,对于科学、师长还是应该有起码的尊重敬畏之心。”
“起码的尊重还是要的,哪怕上面那个人是安培晋三。不能用无赖的手段宣泄对另一种的不满,如若这样都可以,我们将进入一个人人是流氓,个个是无赖的时代,对谁都没好处。”
不就是上大课不小心睡着了,至于扣人家一顶“流氓”帽子吗?
老话说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不,被人骂成流氓了。
|
凤凰网有好事者模拟到场听讲的研究生,给吴良镛院士发了一封为睡着同学辩解的公开信。 信中说,在台下睡着是因为我们早已对这种大规模的报告失去了兴趣。从本科走到研究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和年龄压力,我们已经对“务虚”失去兴趣,需要的是“务实”。与集中精力去听什么“净化校园、树新风”的空泛讲话相比,能在专业领域有所精进,或许才是更大的道德。 信中说,我们已成年很久,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不需要这类空泛的、姿态大于内容的信息,就是这样。评判一个人的道德,不在于平庸年代下,他在一场枯燥的、言辞模糊的演讲上是否睡着,而在于关键时刻,他是否坚守底线,做出符合自己内心价值的选择,就是这样。 程老汉只想说:可怜了老院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