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衙与官邸不在一起

标签:
官衙官邸 |
分类: 历史探秘 |
官衙与官邸不在一起
附图第一图是香港新界大埔地图,A是大埔运头角,这里有港英大埔理民府旧址;B是元洲仔,这里有港英大埔理民官的官邸旧址。两地直线距离大约不到2公里。
理民府两公里之外的元洲仔理民官官邸,1905年落成。当时的元洲仔是吐露港中的一个小岛,与内陆有一条基堤相连。1949年,该建筑物改为新界政务司官邸,曾经有15位政务司入住。1970年代起大埔发展成新市镇,进行大规模填海工程,使元洲仔与内陆相连。1985年升任为香港布政司的钟逸杰搬出,香港政府停止了该建筑物作为官邸的用途。1986年,该建筑物交由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发展成自然环境保护研究中心。
想象一下当年,理民官住在距离官衙不远也不近的小岛上,观景听涛,日子过得挺有诗意。
但他每天怎么去上班呢?坐轿子?乘汽车?
住所与办公地点有些距离是比较好的,上班是上班,回家是回家,两种感觉两种状态两种心情。
中国古代的官们不这样。中国古代的官们,官邸就设在衙门后院。
上班不像上班。县太爷要是惧内,母老虎在后院一声叫唤,县太爷忙不迭往后跑,像话嘛!
下班不像下班。夜深人静县太爷正跟小妾嘿咻,外头来个喊冤枉的,你理睬吧,这里正跟小妾在兴头上;不理睬吧,又会被人微博批评不顾百姓死活,大家一转发,上头追究下来,轻则警告处分,重则丢官印。
忒没劲。
不过好像官做得很大的时候,就还是官衙官邸一体了。比如白宫,是美国总统的办公室,也是总统一家的住所。白金汉宫,既是英国国王的办公处所,也是国王一家的寝宫。香港总督也这样,总督府包含了居住和办公两种功能。如今香港总督府改名香港礼宾府,是香港特首的官邸兼官衙。不过董建华当特首时不愿意住进去,据说是担心英国人埋藏窃听设备。曾荫权不怕,一接任就宣布要搬进去,花费1400多万装修,包括在书房和特首办公室安装防弹玻璃等,以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