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翻译界脑子进水

(2009-10-09 12:03:52)
标签:

高锟

诺奖

翻译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翻译界脑子进水

对于现如今的翻译,兄弟我不敢恭维。

比如,泰国前总理翻译作“他信”,“他信”什么?“他”又“不信”什么?为什么非弄一个主谓结构的词组呢?哪怕随便翻成“达信”也比这强啊。

又比如,女歌手翻译成老公公,叫“席琳迪翁”,译者脑子进水了吗?倘若翻译成“席琳迪咏”该有多美!

高锟获得诺奖,又勾起了我对翻译界的不满。——两岸三地的华文媒体都报道说,高锟患了“老年痴呆”。

这种病,外国医学界是用最先描述该病病症的德国医生Alois Alzheimer的名字来命名的,叫:阿尔兹海默病。为什么我们的翻译家不肯沿用国际通用的名称,非要用“痴呆”这样一个具有伤害性的词呢?

有一种病,也是中老年人的病,病症: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外国医学界也是用最先描述该病症的医生JamesParkinsos的名字为那种病命名,中文译者就照搬了,叫“帕金森”(香港按粤语音译为“柏金逊”)。

帕金森病如果意译作“震颤麻痹症”也是可以的。

我想破头皮都想不懂的问题就在这里了:这“震颤”、“麻痹”两个词并没有“老年痴呆”那样的伤害性,翻译家们弃之不用,用的是译音;而“阿尔兹海默症”,翻译家们反其道而行之,舍音而用意,译成个杀伤性武器。这是为什么?难道两岸三地的翻译家们集体地、一致地、统一地、不约而同地都“老年痴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