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坪(镇头)在哪?”这个问题,我上上周问了母亲。可能因为那几天阴晴变化快,加上母亲那几周要处理一些事情,顺便到沙县做理疗,两地天天往返累着了(后面果然生病了,幸好有大姐照顾)。当时母亲情绪不高,懒得讲。我说没想到脚下这地从前叫“尾历水东”,而且依稀记得您说过茅坪、镇头,否则我也不会问。母亲这才含糊地回答了一句,不像从前主动讲“故事”那样头头是道。母亲说镇头在沙县城关的水南那方向,并数落我又不是地方官员瞎操心这些干什么?
     
 
随后几天,我刚好在永安城区看到一地也叫茅坪,永安这地历史上原属沙县,沙县在此设浮流司,茅坪(镇头)这个圩场是否说的是永安茅坪呢?因为沙县早期五大集市之二的尾历水东市和尾历水西市,位于现在的三元区(原三元+梅列)的列东和列西,所以茅坪圩场在永安也没什么稀奇的。经过简单查询,从逻辑上可简单判断出,此茅坪非彼茅坪。查到沙县水南有镇头村,这个和母亲说的对得上,而永安茅坪没查到有别称过“镇头”。好吧,基本弄清了。至于新桥圩所在地应该是新桥,大概率是对的,手上也没什么资料,暂时这么认定吧。
     
 
地名很好玩的,从前叫茅坪,现在未必再叫,重名的地方多,但一般不会在同一域同一时出现,这里有文化传承的因素,也有因时应景的原因。譬如“永安”这两个字在三明地区也不是现在这个永安先用的,建宁的前身是“永安场”。现南平和三明两市大部分地方曾经都属于“永安军”管辖;三国时吴曾用年号“永安”,闽地由吴管辖,吴永安三年设置建安郡统辖全闽地10县,其中建安县东部析置将乐县,始有现三明地界最早之建制县;而“永安军”的前身是建安郡演变而来。再如建宁、泰宁、归化这些县名都不是当地先用的,文化传承与因时应景而已。
     
  福建是有福之境!从历史上来看确实如此,为什么呢?等有空再简单说说吧。晚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