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吴豪川小朋友的BLOG突然很想写点什么。
一直让我记得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父子对于高尔夫追求的热情,及在广州参加第一次中高协组织的裁判员培训班时积下的记忆,之前在黄山举办的比赛中,也已见过几回,那时候只知道这个小朋友个子好大,对高尔夫市如此执着。接着好长时间一直多刻意的记得些什么。今年上海佘山比赛的时候,去观众了,老远看到一对父子熟悉的身影,此时的儿子已经比父亲高出许多,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那份老成,跟一年前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虽然还是个娃,但是对于高尔夫球简直就是个行家,和他们趁着蜂拥的人群还是小聊了几句,好记得球手过来是小吴豪川对于球手的技术评论是这么的有见地,此时的他,很多意见竟然已经有超越他父亲的意思了。那时候很记得那个眼神,儿子那样的专注,父亲那样认真的聆听儿子的评价,时不时的两个人还要争论一小下。
今天看到他写的BLOG了,呵呵,真的感觉就是一个小大人了。
在我周围,也有几个小朋友在学球,球龄跟我差不多,之前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大家见面的机会较多,还看不出这些小朋友与同龄人有什么不同,近一年见的机会少了很多,每次看到他们都让我感觉这帮孩子怎么成长的那么块,11,12岁的小朋友跟我聊天,本来还是稚气十足的丫儿,一旦跟高尔夫有关后,他们简直就比我知识丰富多了,谈论打球趣事的时候资源库很是丰富。记得有一天,一个小女孩,我看着他学球,喜欢她坐在我身上吃零食,跟我聊天,可哪天她竟然说:“姐姐,你这个动作不正确,我教练告诉我是这样子的。”然后她竟然能将教练教给她的动作,条理很清楚的话讲给我听,让我能很明白的理解这个是怎么回事情,不仅感谢她解决了我动作中的一大困然,同时也佩服与她小小年纪竟然不仅能把动作做出来,甚至还能用她自己的话讲明白。
反复想来这个可能就是高尔夫球带给不同人的影响吧。
小孩子接触高尔夫本来就是有些不同,当她在学习高尔夫球的过程中所接促的人都是成年人,除了同伴,教练,球友都是他们父辈的人,甚至还有爷爷辈的人,但是对于高尔夫球他们却是同辈的,在这整个过程中,互相的影响相信应该是很大大的吧。
同样的想到自己身上,当我还在读书的时候自打开始学球,周围的叔叔伯伯们给了我很多技术上的帮助,同时对于做事情方面他们也贡献了很多,使得在我的大学时代似乎成长的比较快,这个是我个人的体会,在小球手身上我看到了更加明显的变化。
有次在黄山打比赛,与我同组的海南李园小朋友,别看我23,他8岁,可是他竟然打了84杆而我很汗颜的才打了89杆,而其中的某个三杆洞,我挑7号铁他也挑7号铁,当处理湿地球的时候,明显他的辨别能力强与我很多很多。而回到车山他左一句姐姐,右一句姐姐的让我浑然不知,我刚才是跟他在一起打球嘛?然后更戏剧性的,阿姨来看他打球,他竟然哭起鼻子来,整整一个四杆洞竟然是摸着眼泪打完的。
我期待胡牧的成功,这样可以给其他新小球手们一个希望,让他们有一个跳起来可以实现的梦想,甚至有超越这个梦想的很多参考依据。当然也给很多热爱高尔夫的父母们一个期待。中国高尔夫的成长不仅需要小球手们的不断努力不断成长,更需要更多更多的家长的关注,更多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
除了期待,更要对家长们道一声辛苦了,今年我看了下中高协的安排,有好多青少年的比赛,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地方性的比赛,地块多省市,甚至有机会的还要出国参加一些比赛,家长们又要开始到处跑了。
当为孩子选择高尔夫这项运动后,你们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料他们,需要除了财力上的支持外,需要更多的理解,以及千万别在他成长过程中,用自己错误的理论去影响他们,呵呵,这话可能不好,为什么有这样体会,是发觉高尔夫有太多未知的事宜,或许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它的实质不是这么的。
期待小球手们的成长,期待小球手们能成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