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秦巴山人
秦巴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75
  • 关注人气: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学的复兴与取缔

(2012-12-29 14:15:37)
标签:

分子细胞

黄帝内经

健康

文化

现代版

分类: 中医学

    关于中医学,今天有复兴与取缔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中医学是传统中华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它有5000年从未中断的历史,与中华民族同年龄共呼吸;它有5000年以中华民族血肉之躯组成的“人体自然实验室”的反复实践与检验的历史;它已经深入到华人的生活与语言之中,如胆大心细、心想事成、上火、我脾胃不好、元气大亏等;它有从古到今的汗牛充栋的临床与研究的典籍;它有从古到今从未间断的众多医学家前赴后继的研究历史;它的确能够治愈疾病,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以上事实是谁也否认不了的。

    但是,它的确太古老了。它的理论基础来自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它古老的语言今人难以听懂。它哲学般深奥艰涩的医学理论与今天通俗易懂的人体生理病理学几乎格格不入,如同不在一个星球。从清代开始,人们试图用现代科学去解读中医学的努力宣告失败。虽然动用了最先进科学的手段和技术去实验去研究,其结果只证明了一个道理,中医学不科学。

    对中医学的解读,莫过于建国以来的中西医结合。这不同于以前的民间研究,这是国家行为。其规模、资金、人员方面可以说尽了最大的努力。就人员来说,都是顶尖的医学精英权威。就时间来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今天没有终止。

    “聪明反被聪明误”。今天的人们实在太聪明,聪明的过了头;太科学,科学的过了头。本来非常简单的问题被闹复杂了,闹得成了老大难。这是因为人们太相信西方医学的科学性,被实验室实验的先进性迷住了眼睛,犯了“有眼不识泰山”,“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错误。

    西医学源于微观,所以它必须借助显微镜等工具与技术,将人们的视觉放大延伸到分子细胞水平。西医学是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把实事求是视为最高行为准则,凡说话必须有实验根据。可以有猜想,但必须得到验证以后才承认。凭心而论,西医学所揭示的微观世界令人眼花缭乱,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非常伟大的贡献。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黄帝们只凭肉眼看人体,不用说分子细胞,就是脏器组织也很难看清。以尿液为例,任凭怎么想象,对于肾脏、膀胱的关系,尿液怎么产生问题始终没有准确地阐述,只能从宏观角度作出了“肺为水之上源”的认识。对于血液如何从血管内出去到达组织,存在理论缺失。在粗浅、模糊不清甚至是错误的肉眼观察的解剖学资料的基础上,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去构象人体的生理与病理。此种想象不是乱想象,它基于中华文化的天文地理和哲学,以及他把人体当成一个社会的认识,反而走出了一条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宏观理论的道路。

    这些宏观理论是否正确呢?《黄帝内经》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天下雨,地上蒸,形成了一个“天地升降循环”,也形成了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演绎出了天为阳,地为阴;阳降阴升;阳火阴水的古代哲学理论。把这个理论引入人体,人体同样存在“天地升降循环”。以排尿为例,这是水从高向低的流动,是“天气下为雨”,属于阳降或火降,排尿是为了泄火,此火不泄则上逆,上逆则扰心,排尿通畅则心神清明。《黄帝内经》说:“天气通于肺”,不仅是鼻通肺,肺吸气,而且肺担负人体之“天”的职能,这个肺气是下降的,谓之肺气宜降。肺气中含有水气,肺气下降时,水气也下降,变成了尿,故肺为水之上源。临床之利尿,就通过肃降肺气去实现。于是,肺降则心火随之而降。肺所含的水气中,除了需要排出的尿,还有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称为津,或肺津。随着肺气之降,津液就敷布四方大地,如同雨水滋润大地土壤,谓之肺气布津。这个肺津富含营养或能量或元气或火,代表心火心阳之阳光普照大地,心阳之普照赖肺气之肃降,肺降则心降。微循环动脉端,就是肺气布津、心火普照之地,这个“地”称为“胃土”,细胞群的中医学名称是“胃”。于是,形成了一个人体下降的理论,称为“右降系统”,包括心肺胃三者,这是人体主降系统。这个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成于清代的黄元御。黄氏提出了人体“天地升降循环”理论,高度归纳为左升系统与右降系统。

    这个右降系统,包括了人体所有的下降。如血糖、血脂、血氨基酸之降,变成了糖元、脂肪、蛋白质;ADP(二磷酸腺苷)变成ATP(三磷酸腺苷);NAD、FAD(辅酶)变成NAD2H、FAD2H(还原型辅酶);氧气从气道、血红蛋白一直到细胞内的线粒体;微循环灌溉;排尿排便排月经排汗和分娩;小动脉扩张与渗出;降血压降糖降脂;胰岛素降糖;细胞膜脂质抑制受体活化;补体反应的抑制因子 ;抗抗体对抗体的抑制……这是说,系统论从中医学诞生时就是它的骨架和躯干,通过几千年的发展更新,最后“修成了正果”,推出了左升与右降“天地升降循环”理论,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的最高境界。这是说中医学左升右降理论形成后,它的系统论、系统科学达到了一个高峰,就能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望远,分子细胞的微观世界尽在眼前,一览无遗。如前所述,人体生命活动不外“升降宣收”。这不仅是中医学理论,也是包括西医学在内的人体生命学的理论。

    本来人体内不分宏观与微观的,二者是紧密联系为一体的。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东西方医学的分家。人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认识到东西方医学必须也必能合为一家。但是人们只是一厢情愿地让西医学去实验中医学,即钱学森所说的:“用西医来化中医”,钱氏说这是错误的。钱氏认为正确的方法是“用中医来化西医”。因为是宏观涵盖微观,系统包容局部,系统科学的藏象理论拿来分子细胞,这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规律性。不可能微观涵盖宏观,分子细胞拿来巨系统。中医学的藏象理论都是巨系统。如前所述之肺气主降,它是人体的下降巨系统,能够涵盖种种下降生命活动,而这些下降的生命活动不能反过来去涵盖“肺气主降”。血糖降为糖元,只是种种下降中的一点、一个局部。现在,非常聪明的现代科学人要反其道而行之,以为掌握了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就能用微观去拿来宏观,违反科学规律,肯定要失败。

    其实,东西方医学之宏观与微观本来就是沟通的,只是两种语言的翻译而已。

    以上之“用西医来化中医”不单纯是学术问题,它已经变成了行政行为。如此以来,就严重干预了中医学自身的发展创新,甚至可以说在消灭中医学。中医学的藏象理论是其根基,没有了藏象理论就没有了中医学。现在,西化派把藏象理论中的“六府”改成了西医学的实质脏器,等于砍掉了藏象理论的一半,只剩下了五脏。这等于从根基上消灭了中医学。以实验室实验法取代了传统的思辨式论述的研究方法,中医学的发展创新被扼杀了。而且,西化派之“用西医来化中医”成了唯一,“用中医来化西医”学派从上世纪末诞生以来,一直处于被压制状态,不能公正、公平地与西化派平起平坐,进行学术争鸣。

    西化派对中医学的西化,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医学不科学的恶劣影响。西化派的前提与理论根据是中医学不科学,从上世纪以来的实验研究没有证明中医学的科学性,反而证明了中医学不科学。

    凡我华人,热爱中华文化,热爱科学,相信科学。中医学既然科学,科学性何在?只说中医能治病就是科学,不能服人。就像吃饭就是为了饥饿,饿了才吃饭,这只是一般群众的解释,而不是科学的解释,不能服人。尤其“全副现代武装”的顶尖的中医权威们,更不能用能治病就科学的语言搪塞群众。尤其中医学大步走向世界的21世纪,中国科学界不能解释中医学的科学性是失职行为,对不起祖先,也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全体华人。尤其在“废医存药”社会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他们是相信科学,才呼吁废医存药的。所以中医学是否科学,科学性何在的问题已经是中国科学界不容回避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从20世纪末,钱氏所说的“用中医来化西医”的黄帝医学学派崭露头角,认为中医学之系统科学非常先进,本身就是高级科学。中医学之“人体社会科学”理论更是今天人们所不认识的高级科学。中医学之藏象理论融系统科学与人体社会科学于一体,融十一个物质运动规律性于一体(物质性、矛盾性、系统性、统一性、时空性、有序性、层次性、凝聚性、恒动性、社会性、可变性),从而具有了“拿来”西医,“拿来”分子细胞的本能或优势。该学派用传统的思辨式论述的研究方法,使宏观的藏象理论进入了分子细胞,使分子细胞“万法归一”,回归到藏象理论中去。使东西方医学自然而然地合为一体。因为该学派是出自民间的“自费研究”,没有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关注,目前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中华民族受长期封建社会的压抑,进入现代社会较迟,它先天优秀的生产力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今天我们提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口号。作为中华文化一分子的中医学,它先天优秀的科学性尚未被人们认识,因此,复兴中医的口号应天时顺潮流,是时代之所需,是科学发展观之所需,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所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