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市场面两个方面最直观的研判当前行情

(2009-04-17 08:55:27)
标签:

股票

股指期货

期货

外汇

证券/理财

理财

财经

                 

                 从市场面两个方面最直观的研判当前行情

 

                   强者   2009.4.17   星期五   8:55

 

 

                              盘中点评

        根据Strong"行情热点关系"理论.我们当前重点要研判:

        一.首先我们要研判行情主流主线热点

        1.新能源行块,有色行块,煤炭行块,电子信息行块四个行块能否继续强者恒强再涨一段?

        2.进入高位阶段性休整调整,

        3.进入阶段性较大调整

        我认为,可能性较大的是,进入高位阶段性休整调整阶段.强者恒强但大阶段(累计)高位再涨一段的难度很大;不排除阶段性较大调整的可能性.所以,稳健的操作方法是减仓空仓此类行块与个股.

        二."行传行题接力顶上与主流行块轮涨一遍"理论

        现在电子信息行块中,软件行块可能要进入阶段性休整调整阶段,而通信与电子器件还有补涨的要求.

        其他的非主流行块在大盘能够维持强势的条件下,还有补涨可能.

        如果大盘不能维持强势,出现变盘,那么,现阶段的行情就结束了.从Strong"行情三个条件"理论上看,1.权重股与权重行块必须搭台,不拆台;2."行情热点关系"理论,盘中必须要有主流行块领军大盘上涨,"鸟无头不飞,行情无领不持续";3."量价关系"理论,成交量即主流资金必须配合,也即此行情得到了主流资金的认同,或者说此行情本身就是主流资金发动的.

        从现在的盘口看,权重股权重行块现在还没有大幅拆台,但是也没有什么主流行块接力顶上.有"倒下与掉棒"的风险,所以,我认为还是减仓为宜,以防彻底变盘."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操作理念告诉我们,减仓避其调整锋芒为宜.耐心等待市场趋势的明朗.等到市场重拾升势确认时,再介入不迟.

        如果你是短线高手,激进投资者,可在行传行块中,做低位,相对低位刚启动的滞涨补涨行块与个股.最好是轻半仓操作.根据政策指向,Strong"现代消费经济"理论,可在服务消费业中的电子信息行块与传统消费行块中,狙击启动补涨股.

 

                              收盘点评

        从市场面两个方面最直观的研判当前行情

        新能源行块,有色行块,煤炭行块,软件行块四大主流主线行块正如笔者在早盘点评的一样,进入阶段性休整调整阶段基本上可以确认了.新能源主流品种股一度强劲反弹,但最终仍然无奈,仍然无可奈何花落去.归于阶段性休整调整了.有色,煤炭,软件就一直没有缓过劲来.进入阶段性休整调整确认无疑了.

        午盘,服务消费业中的券商类股,地产,汽车高调护盘,其持续性很难把握.特别是券商类股,其补涨具有合理性,但是,其持续性仍难以把握.短线高手可以做做,非短线高手就免了.从Strong"行传行题"理论上讲,券商类股,地产,汽车,电子器械,通信,旅游酒店,百货连锁,食品饮料,农产品等行块的补涨有其合理性,(有的行块也仅仅是块内滞涨股的补涨.),正好起着一个护盘的作用.因此大盘才没有暴跌.但是盘感仍然疲软.并不是什么好现象.所以,我在早盘就建议减仓为宜.

        至于新能源,有色,煤炭,电子信息四个中长期行情主流主线行块的阶段性休整调整究竟要休整调整一个星期,还是两个星期,还是一个月等,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此次休整调整到位三个走够后,重新启动阶段性上涨行情时,就一定能够再创新高,只要此轮中长期行情没有结束,那么,中长期行情的主流主线热点就是套不死人的.但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我们在中长期行情的主流主线热点中仍然应该波段滚动操作.

        现在市场仍然在高位震荡,只要没有阶段性变盘,维持强势形态,即强势形态没有被破坏.那么,在滞涨补涨股中,短线高手可以"捞点外快",即不是阵地战,而是打点游击战,捞点外快.非短线游击高手千万不要做.静待市场阶段性趋势的明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