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媒体精华】《重庆日报》今又用稿

(2013-09-24 21:17:13)

《重庆日报》今又用稿

基层党组织要与百姓面对面、心连心
酉阳县固本强基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配图:花田贡米产地  摄/吴雁)


【媒体精华】《重庆日报》今又用稿

 

【媒体精华】《重庆日报》今又用稿

 

 

——原图——

【媒体精华】《重庆日报》今又用稿

 

 

核心提示》》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的重要举措。

“基层党组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直接代表党的形象。”在酉阳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看来,基层党组织要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连心,充分发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和谐、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作用。

“加强社会管理,就要做好群众工作,而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酉阳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为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酉阳县积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收到了突出成效。

干部下村:

“第一书记”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以前几元一斤的稻米,现在能卖上25元一斤,不仅市民们抢着要,甚至还卖到了全国市场。我们的腰包几下就鼓起来了。”说起这几年种粮带来的变化,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的种粮农户杨茂清喜不自禁,他说这多亏了来这里的“第一书记”支招。

杨茂清提到的“第一书记”,正是这几年先后到何家岩村挂职指导农业生产的骆开发等干部。

昔日,花田乡生产的稻米因为质地饱满,施用农家肥种植,色泽明艳清香可口,一度在酉阳县境内小有名气。但是当地农户和村里的干部并未意识到这其中隐藏的商机,依旧靠着传统农业种植营销模式,花田稻米曾一度养在深闺人未识。

而就在近两年,这一局面得以改观。

外来和尚会念经。随着酉阳县“第一书记”制度的开展,一大批有能力有见识的党员干部走入基层助推村域经济发展。这其中,骆开发等干部深入到何家岩村,了解花田稻米的产业现状,制定了花田稻米品牌化发展战略。他们协助村里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花田贡米”品牌商标,并制定专门的包装口袋和宣传标语等,一举打入了全国市场,以往“素颜”的大米瞬间穿上了漂亮的外衣,农民也因此大幅度增收。

“通过开展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度,让干部不仅下乡,更要进村,深入到田间地头,为村域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新活力。”酉阳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少驻村的“第一书记”对县里和国家政策更加了解,掌握了第一手信息,同时相对村里的干部,他们有更高的知识文化程度和视野广度,能更好地掌握外来信息,通过进村挂职的形式,为村里制定更为科学的发展规划。

据了解,自该制度实施以来,酉阳县从县级部门党员领导干部中精选278名干部下派,充分考虑部门职能与地方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注重联系部门帮带,确定“第一书记”所在部门为基层党组织主要帮扶部门,在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例如从党群部门选派到组织建设比较薄弱的社区村组、从水利交通部门选派到基础设施薄弱的社区村组、从农业扶贫部门选派到产业发展滞后的村组等。

这些“第一书记”积极参与到社区村组的工作中,坚持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的原则,发挥参谋、指导、帮扶和带头作用,重点落实好宣传政策法规、改善基础设施、培育主导产业等8项任务,助推村域经济发展。今年以来,“第一书记”共帮建维修村组道路176公里,发展产业项目259个,落实项目资金4818万元。

“三化”建设:

让基层党员群众找到温暖的家

“现在好了,我们基层的党员干部也能找到自己的家了。”在酉阳县板溪镇,前来“党员之家”学习的基层党员刘树华乐呵呵地说道。

在这个活动室内,基本设施应有尽有,可以开展会议、组织学习、开展棋牌活动等。不少党员说:“以前乡镇基层党员都是各管各,一年难得聚一次,现在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党员之家’。我们党员间的交流增多了,对党组织更有归属感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党员之间更有凝聚力。

事实上,酉阳县在各个乡镇建立起的“党员之家”不仅成为党员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成为了“党群之家”。活动室内还准备了不少农村实用技术书籍等,不少村里的群众也常往这里跑,一来可以学习知识,二来也能面对面地和党员交流,搭建起党群之间的连心桥。

与此同时,乡镇党建机构不完整,不少乡镇党建工作分管领导“一肩挑”,既当“指导员”,又当“战斗员”。对此,酉阳县在每个乡镇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抓党建工作。

在硬件和人员上进行保障,是酉阳县推进乡镇一级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基层党建工作中,乡镇是一个短板。”酉阳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酉阳县针对乡镇党建工作办公无机构、活动无场所、干事缺人手、经费难保障的客观现实,在38个乡镇全面实施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三化”建设,努力打造基层党建工作品牌。

近年来,酉阳县通过创新实施“三化”建设,积极消除“三级联创”工作的短板。这其中大力推进制度化建设,着力解决保障力不够问题。

同时,酉阳县在乡镇一级基层党的建设中积极探索科学的工作方法,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党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创新农村和远程教育模式,健全网络举报平台,强化干部人才选用和党员监督管理等,收到了明显效果。

通过实施“三化”建设,酉阳县健全了党建工作制度,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

村级服务:

畅通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

作为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村级党组织直接面向广大群众,是打造服务型党组织最为基础的一扇窗口,历来有基层工作“最后一公里”之说。

如何让这神经末梢充分发挥出效益,从而服务广大群众,促进服务效能提升?搞好村级党组织建设是“不二法门”。

“以前村里没有办公桌椅、没有电脑,找村里办事,麻烦!”酉阳县宜居乡的赵大爷说,由于服务群众的资源和能力有限,很多时候找村里的干部村民们还得跑到干部家里甚至田地里,十分不便。

“以往村一级公共服务中心条件极为简陋,电脑、桌椅等办公设施相对比较匮乏,不仅党员活动不方便,连群众办事也非常不便。”酉阳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物质匮乏,使得其作为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平台作用也大打折扣。

然而,这一情况在近两年得到了改观。

据了解,今年来,酉阳县以27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开展了以规范功能布局、规范办公设备、规范规章制度、规范载体活动、促进作用充分发挥为主要内容的“四规范一促进”建设,促进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全面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酉阳县建立起“5+N”功能布局,即统一设置相关办公室、多功能室、值班室,在30个有条件的村因地制宜设立便民服务厅、便民超市和卫生室,规范了功能布局,并通过运用农村远程网络技术平台、农家书屋等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通过规范和延长基层党建末梢,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酉阳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些举措,将为村民咨询政策、办理事务、申请援助、信访诉求等提供方便。

文/ 冉志鸿 郑旭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