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大学生的史学概论教学报告
(2017-06-11 13:49:02)学期步入了期末,史学概论课程也即将步入尾声。经过了一个学期史学概论课程的学习,我学到许多新的知识,随之产生了许多新的学习感悟与心得。根据规范,我将具体分为教学方式的观察分析、学习方式的观察分析、教学内容的观察分析、对本人有触动的观念分析、本人学习能力提升之处以及教与学进一步改进的设想几大模块具体一一列举我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
一、教学方式的观察分析
教学方式最能体现老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关系到老师讲课效果。我认为第一点,史学概论这门课运用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钱老师致力于推广超星学习通软件的运用,利用当下流行的网络教学视频来补充平时上课的内容,平时则是正常线下讲课。这两种课堂的结合运用使我们增加了更多的知识又不会占用课堂时间,还可以在线下对老师提问寻求解答,不失为增强对课程理解的一个有利手段。第二点,钱老师特别注重在讲课过程中与同学的互动交流。由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由老师解答;或是老师提问,让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与间接。在这种互动的氛围中能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其实提问与被提问的过程就是老师教学的一种方式,让我们能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老师几乎在每节课快结束时会给我们留出几分钟来畅所欲言发表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看法与疑问,老师也会在这一时间内做出解答。在一来一往中,使我们能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第三点,培养学生的自学也是老师一大教学方式。老师让我们在超星学习通看视频是一个自学的过程,让我们在上课前阅读本课教材也是一个自学的过程。第四点,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也是老师教学的一大方式。老师强调让我们动手写作记录生活、利用手中的手机拍照摄像录音等等手段,其实就是要通过实践培养我们记录生活的习惯,做历史的记录者。由于本门课程也要求我们动手写自己的个人史、本家族的家族史,所以动手写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实践,老师利用这一教学方式唤起了我们对书写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学习方式的观察分析
学习方式是我们作为学生掌握一门课程内容的手段。我认为我们学习这一门课程的方式是与老师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的。第一点,我们需要做到自主学习。比如在课前阅读好教材、看好在超星学习通上的教学视频,发现疑问并在下一节课时做到主动提问。第二点就是我们需要动手实践。老师教授的知识如果不能得到我们的运用那就是白搭。比如老师反复跟我们强调文本书写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就需要动手记录历史,比如书写自己的个人史,自己的家族史,平时还要动手记日记、做课堂笔记、做读书摘抄、写读后感等,这些都是我们动手实践的成果,也是我们巩固课堂所学到的知识的手段。第三点,就是在课堂上做到与老师的充分互动交流,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自己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疑惑,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解决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疑惑。
三、教学内容的观察分析
我认为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前半学期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围绕着“如何书写个人史”与“如何书写家族史”这两大内容进行,后半学期则主要围绕课本内容为我们讲解知识。在第一部分中老师反复强调了:1.文本书写的重要性,大脑记忆是不可靠的,要将大脑记忆转化为文本记忆,而文本记忆很大程度上使用文本书写来呈现的,所以老师鼓励、要求我们多动笔写,这一点从老师给我们布置作业时的字数要求就可以看出;2.我们需要有记录时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人人都是历史的书写者。现在时代不同古代,历史书写不再是帝王将相的特权,平凡的普通人也可以进行历史书写,书写自己独一无二的历史,用自己的文字记录自己的历史,用文字证据证明我们曾存在于这个世界;3.人人参与,人人入史。由“大历史”的书写转向“小历史”的书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如今我们可以利用的高科技手段很多,我们要趁老一辈还没有离去之前,记录他们的为人、事迹与生活经验,可以在很多年后让他们“开口说话”,让后辈了解有途径可以了解自己的祖先,不留下遗憾。在课上老师还让我们用拍照与录像的方式来记录课堂,也是一种记录当下历史的操练。老师主要通过布置个人史与家族史书写的任务来具体实践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个人史与家族史各历时约一个月完成,我们在完成过程中出现的很多疑问都是通过老师课上答疑解决的。
在第二部分,也就是后半学期的教学内容是主要围绕着课本知识来教授的。比如历史的视野、对历史的认知以及历史演绎通俗化的趋势,都是与历史在当今社会地位息息相关的因素。这些课程内容对于我们摆正自身历史观都有一定的帮助。课程教授方式以老师课上的讲解与互相交流讨论为主,与前一部分的讲授方式一样。
四、对本人有触动的观念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老师讲授的一部分课程内容对我的观念产生了一些触动。第一个观念是人人都是历史的书写者、都可以书写自己的历史。在过去,书写历史是帝王将相的专属权利,几乎没有小人物可以被写入历史。但是现在社会环境变了,无数的实践证明,历史的书写者不是帝王将相,人民群众才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所以现在书写历史对于我们平凡老百姓也成为了可能,社会历史的书写逐渐由书写大历史转向为书写小历史。我们要成为自己历史的书写者,为后人证明我们曾经存在过。第二个观念是我们学生应该逐渐由知识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何为消费者?就是我们去消费别人已经努力出来的知识的成果,我们看别人的著作就相当于做了知识的消费者。何为生产者?就是我们要成为书写知识与文本的人。所以要落实这一观点,我们还是要注重文字文本,不仅要多动手写字,更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还是要多看书、多学习。当我们生产出了作品,并且有人看我们的作品时,我们就成为了知识的生产者。第三个观念就是,有根据地说话是正确地发表意见的途径。我们在评论一件作品时一定要先对其有所了解,不能再什么都不理解时妄加评论。第四个观念是大脑记忆是不可靠的,要靠文本记忆。其实我觉得这一观点还是有一定的偏颇性。我觉得一个人在经历了巨大的事件冲击后的记忆还是可靠的。就拿我来说,我永远都会记得我经历过5·12地震,不论是否书写下来。当然,这句话我觉得总体还是正确的,所以我也一直很喜欢用文字纪录生活,比如写日记,一般如果今天的事今天不写下来,明后天就会忘了今天发生了什么,就会感觉今天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做过一样,这种感觉很不好。第五点就是在写作个人史与家族史时的感受:亲情是非常重要的,能成为一个家族的一员真的很好。在写作家族史的过程中,我开始是觉得写作家族史很麻烦,但写到最后,我对自己家族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我对自己家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五、对本人学习能力有提升的地方
总的来说,上了这门课程我还是有一些能力得到提升了的。第一点就是我更注重文字文本,我更加重视日记的写作,每周末还会做一个一周总结。我现在也会记录自己什么时候看了什么书、什么电影,有时还会写书评、影评之类的文字。我觉得这样做使我的生活更加有意义、更有成就感。第二点就是我更注重课堂笔记的记录。课堂笔记不仅是跟课程有关的知识的记录,其实也是关于这门课堂本身“历史”的记录。不仅是文字记录,还有图像、录音以及录像,我养成了随时记录生活点滴的习惯。第三点就是我对文字运用的能力有所增强。现在面对一般几千字的作业都不会觉得麻烦了。其实写作个人史和家族史真的很能锻炼我们对文字的运用和把握。第四点是我认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了,特别是在运用网络方面的能力。现在网络日益发达,网络上各式各样的资源也越来越齐全,这为我们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当我遇到问题时我也会在第一时间去网上找资源来解答自己的疑惑、自己想学什么新事物了也会主动在网络上找资源。第五点就是我拿到一个问题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比如在撰写家族史的时候,我开始觉得自己去找一些亲戚询问这些隐私性挺强的问题有些尴尬,所以我就拜托爸爸与爷爷帮我询问,这就是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的放法,我称这种方法为“借力”。我也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广泛地运用这一方法的。
六、对教与学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首先我觉得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更明确一下交作业的时间,确定在哪一周开始写哪一周上交,这样更便于管理。其次,我觉得老师可以在每节课下课前明确一下下节课要教授的内容,让我们提前做好预习。因为如果是很早就预习过了,后面老师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教的话可能我们就会忘了自己看过的内容。所以老师可以在每节课下课前布置好下节课的预习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然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不至于在课上时间太紧迫不知道如何回答。最后一点建议就是希望老师可以在讲述知识的过程中多穿插一些现实的案例,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学生会对课堂更有兴趣,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牢固。
以上就是我所有关于史学概论这门课的教学分析。希望这门课可以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