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永嘉四灵之一徐照(?~1211),有一首《题江心寺》诗:
两寺今爲一,僧多外国人。流来天际水,截断世间尘。鸦宿腥林径,龙归损塔轮。却疑成片石,曾坐谢公身。
前段时间,见人宣传温州朔门海丝港,把徐照此诗中的外国一词,解释为日本。近日,有人查阅到明代某版本《江心志》,此诗句为:中居物外人。故再一次引发此诗句的争议。其实,徐照的原诗句即:僧多外国人。潘猛补先生对此诗句宋代版本的考证非常正确。但他认同诗中外国即指日本,且认为和日本僧人俊芿有关,对此,本人与他看法不同。
唐宋时,国字字义与今不同,国即域,即一定范围内的地方。南宋名诗人杨万里有诗句:茶灶本笠泽,飞来摘茶国。人间无热轩,物外清凉国。风月遍相寻,携手清凉国。等等。永嘉四灵诗中的国字,也皆为域之意,如徐照:水通蛮国远,山出海门青。徐玑:中川人语别,南国夜何其。翁卷:今游在京国,谁为管烟霞。赵师秀:水国花开早,春城人上多。
比徐照年长二十岁的许及之(1141-1209),永嘉(今温州)籍主战派高官,也有诗句:江国凄凉五月梅。重要的是他还有二首诗,题中有外国一词。
《谢鲍潮州惠归正李媪所作外国图因题卷后其一》
两年贰郡半专州,濠上鱼涵惠泽游。
慨念中原变荆棘,图成外国别冠裘。
故宫禾黍悲清汴,落日风沙惨白沟。
汉节提携曾记别,居然展卷涕横流。
《谢鲍潮州惠归正李媪所作外国图因题卷后其二》
健妇真能胜丈夫,丹青人物妙难摹。
百年画手承平久,万折归心守节孤。
辄此珍藏爲我有,从渠远致更能无。
伤心故国流风在,不是成周王会图。
毫无疑问,许及之诗中所说的外国,即北宋京城汴州及中原。这国字与翁卷诗句中的京国,及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去国怀乡的国字同义。并非主战的许及之,已认同中原领土归属金国。
徐照与许及之诗中提及的鲍潮州鲍清卿关系密切,鲍清卿的鲍园在今温州松台山西边,他也长徐照二十岁,徐照有四首诗写给他。《题鲍史君林园》、《会饮鲍史君池台》、《哭鲍清卿其一》、《哭鲍清卿其二》。徐照会作画,与鲍清卿的交往也正是鲍出任潮州前后,极可能徐照见到过归正人李媪所作这幅外国图。
徐照的诗句:僧多外国人,这外国,只是指非本地人而已。外国这词,宋时可指外地,也可指他国,应是明朝才固定下来,专指中国之外。故明朝的《江心志》会有人将徐照诗句:僧多外国人,修改为中居物外人。而编写《弘治温州府志》的王瓒,也在《游江心寺》诗中发出疑问:谁说僧多外国人,道高于此托闲身。寻常伴侣招云鹤,早晚殽蔬饤渚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