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冠与病毒长期共存中国西安经济 |
分类: 感悟随笔 |
1.10月18日,一个从上海出发的7人自由行旅行团,在西安确诊全部感染,包括1名中途加入的银川人士。这起“7+1”疫情暴发来源于旅游途中的感染,截至10月19日,相关病例已有25例。具体的感染链条有待进一步的流调。
2.
这个“退休教师旅游团”之所以8天内进行了4次核酸检测,并非因为是重点监测人群,而是在目前情况下出行所需,他们也并非违反相关防疫规定擅自出游。核酸检测可能成为持久战的常态,应通过改进技术来提高检测效率、解决采样不便的问题。
3.
在“7+1”旅游团疫情出现后,天津全国糖酒会、杭州云栖会先后开出拒绝9个地区4省参会的“黑名单”。面对零星暴发的疫情,我们对疫情的反应接连放大,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外贸、经济发展,可能造成防疫过度。
4.
本次“7+1”旅行团并非说走就走,已通过全员接种疫苗、避开“10.1”长假旅游高峰、自驾游等方式对疫情有所防备了。我们应找到一个能持久的生活新方式,不能一直活在对病毒的恐惧中。
“十一”刚过,全国一片大好,本土新冠病毒为零,但是好景不长,10月18日就发生了上海退休教师旅游团感染的事件,两天感染25人,波及7个省市,全国又开始紧张起来。因为,上海要开国际进口博览会,西安要开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等,都是国内国际的大活动,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率先发布了严格的规定。
按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组委会的整体部署,上海市制定了《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方案》,部分内容如下:
聚焦“人、物、馆”,紧盯入城口、居住地、流动中、展馆门、活动点和监测哨,实施“全程闭环管理、全链条可追溯、全员疫苗接种、全量核酸检测、全部查验准入、全面环境清消”等措施,严密构筑“国境、城市、区域和展区”疫情防控线,第一时间将与疫情相关的风险“苗头”事件影响控制到最小化,切实保障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顺利举办。
在西安,疫情被发现竟是“兵马俑”立功
据扬子晚报,本轮疫情被发现,竟然是“兵马俑”立下大功。
“我们计划10月16日到兵马俑博物馆游览,车已经订好。”最初确诊的上海游客姜先生曾表示,因为兵马俑博物馆要求进馆出示48小时以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为此,10月15日一早,他和妻子主动到嘉峪关市中医医院又进行了一次1:10的核酸检测。姜先生说,因为手机就能查询检测报告,二人检测后回酒店退房,前往嘉峪关机场,飞往西安。
如果不是西安兵马俑景区对疫情防控的严格要求,很可能此次疫情的传播会更广泛。
今年7月30日,陕西省召开发布会宣布,西安兵马俑景区(秦始皇帝陵博物馆)7月30日闭馆。9月17日起恢复开放后,一直要求省外旅客或14天内有省外旅居史的本省旅客,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才可入园。
10月20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景区)的工作人员确认了上述信息。有近期去西安旅游的旅客表示,为了去兵马俑基本上都要重新做有时效的核酸,虽然很麻烦,但是为了疫情防控可以理解。
以后去重点景点需要做核酸检测应该成为一种常态,所以,国家只要有针对性地防止疫情反弹就可以了,其余的活动可以照常进行,要长期坚持下去,我猜测这次西安全国残运会可能会如期举行,只不过跟上海一样,采取一些特殊政策就可以了。
新冠病毒不可能短时间里在全国彻底清零,因为全世界的疫情还十分严重,我们又没有和世界断绝来往,所以,我们还是要心态放平和,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该发展经济就发展经济,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给世界做出一个范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