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永远留在我心底的三个女人(图)

标签:
吴永年上外母亲奶奶妻子 |
分类: 感悟随笔 |

人过花甲,往事的回想越来越多了起来。近来,我心底和梦里时常泛起浮现着……我和三个女人的故事,毎当我梦湿枕巾醒来……我便急忙翻身下床,匆匆走到阳台,举头凝望天间的繁星……寻找她们的踪影……
六十多年里,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屁孩,成长为一个小有成绩的大学教授和研究院正高职研究员。饮水思源,想想自己走过的路,思绪再三,我觉得此生,最对不起的有三个女人……她们是我的奶奶、妈妈和前妻……她们的养育之恩,言传身教,
先谈谈我与奶奶的故事。
自我懂事起,就知道奶奶是个非常严厉的人。她为人做事,直语不讳,快人快语。她心地善良,乐意助人,村里人都很敬重她。
我小时顽皮是出了名的,经常与小孩打架,也做了不少错事。可是奇了,奶奶非但不骂我打我,还很宠我。还说调皮的孩子聪明,只要自小调教得好,说不定将来还能成为一个有出息做事的人。所以,我一旦做了错事,她总是把我拉到身边,耐心地问这问那,待问清了事情的原由,她就给我讲错在哪里?对在何处?该怎么做才好?才不会再犯错……
我奶奶虽大字不识一个,只看得懂自己的姓名---吴爱珍三个字。可她给我分析起事情,讲起道理来,却头头是道,思路不乱,十分清晰。按照当前的行话讲,逻辑思维清楚,有条有理。既有事实分析,也有道理论证,有重点,有结论,真象个大学教授在给学生讲课……
有一件事,我终生难忘。记得有一天,我和几个小孩在一家人家的院子里玩闹,我顽皮,猛地抓起地上的一把尘土,向人家的窗口里扔去,想不到窗子下面的菜桌上正放着三、四碗烧好不久的菜……我知道闯了大祸,躲在外面的小树林里不敢回家。奶奶知道后,把我从小树林找回来,也不打不骂,一起拉我到菜地里摘菜,摘了三四样菜后,又叫我到灶间烧火,奶奶做事十分麻利,不多久三个菜烧好了。最后,她又把我爸从上海带回家的带鱼红烧了一碗。四碗菜,一晕三素,外加一个榨菜蛋汤,一起放在专门送菜的提篮里,拉着我的手,
后来,奶奶年龄大了,多病的身子,经常要看医生治疗。我大学毕业后,奶奶住院的次数更近更多了,我虽有时会抽空去看看病中的奶奶,可是因为学习工作太忙,回浦东老家的次数也少了。奶奶临终前,我因岀差在外,没有能听到奶奶的遗言,也沒有最后看上奶奶一眼……每当想起此事,就象有一根鞭子重重地抽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下面讲讲我与妈妈黄雪林的故事。
上海浦东离上海市区近,历来形成了这么一个习俗,一个家庭,一般男人都在上海做工,女人则在乡下务农、养儿育女和操持家务。我爸自小在上海工厂里做童工,解放后也就成了一家公私合营工厂的高级技工,有一份不薄的工资收入,我记得很清楚,我爸每月的工资93.5元人民币。那时一般的工人工资在40多元一个月,50多元己是高的了。所以,我家的生活过很不错,村里人很是羡慕的。我妈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大字不识一个,她后来识的几个字,还是我上小学后教她的。她很聪明,一教就会。不过,由于繁重的农活和家务,学学停停,最终只认识百来个字和百数之内加减法,以及简单的乘除法口诀。
1962年自然灾害,我爸主动从工厂下放回老家务农。因为,他是共产党员,工厂的基层干部---车间主任,应该带头下乡……添国家分担困难。可是,我爸自小在工厂当童工,根本不善农活,工分爭不高,再加上孩子多,我家的生活就无法同以前相比了,十分艰难……一家7个人,挤在一间破旧的老房子里,半房半灶,灶间里还搭了鸡圈鸭棚,在灶角一边还围了一个猪栅,后来实在臭气难闻,又不卫生,才把猪赶到了爷爷建的草屋边的一个偏头里。后来,我爸在农村里实在干不下去了,因手里有点技术,就进了公社办的修船厂,一个月有40多元钱的收入,大部分交给生产队记工分,这时我爸才算是队里真正的一等男劳力,每天可记10个工分。我爸在工厂里一点生活补贴,他也省吃俭用,尽量省下几块钱,帮家里买点油、盐、酱、醋……我家的生活才稍有一点点的改善。
可我妈却对生活一直持极其乐观的态度,沒有怨言闲话,她除了积极爭工分外,以期年终有几百元的分红过年,给孩子们添点衣服。她每天从队里农田干完活回家后,总是起早贪黑地来到自家屋后的自留地里忙活,种这种那,努力改善一下我家的生活。那时山芋、青菜、毛豆、芋头虽不多,但她的几个孩子,还是能时不时地也能吃上一点,这都是妈妈的功劳。
我妈最大的特点是爱讲故事,她一有空就把我召集在一起,把队里、邻村和公社里的人与事,她认为值得一讲的,就绘声绘色地讲给我们听,还恰到好处地加上自已的看法与评论,有重要的人与事还讲多遍.她是要告诉她的孩子们,这人与事的对与错,如果她的孩子遇上了,又该怎么做?她学我奶奶的样,每讲一次,总是要归纳几条,要我牢记。她常说,人活在世上,是真要有点本事的,还要学会做人,沒有本事只能吃西北风,过苦日子,做不好人,也就沒法在这个社会有人缘,活得更舒坦光彩。尤其是男人,没有本事养家,不孝敬长辈和父母,不多做点好事,就不能算是一个真男人,是男人一定是要有本事的……也是要学会做人的,(她说得做人就是,干活办事肯出力,为人诚实正义,事非分明。不做缺德事,不害人,多帮人。)她说这些话时,
虽然,我吸取了奶奶临终前的教训,一有空,我就挤出点时间,回浦东老家看望父母、长辈及弟妹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身上学习与工作的担子越来越重,除了完成日常的工作,如教学和写书稿与科研外,还要经常出国实地调研考察。所以,在我妈生病住院的日子里,心里虽总是想着多看看妈,尽量为妈多做点什么,可是往往又力不从心,时间上实在安排不过来,再加上一些特殊的因素,根本无法实现我心中的这个愿望,故无奈和內疚,无不时时在拆磨着我。妈妈临终前,我紧赶慢赶地来到她的床头,她己沒有了气息……只是眼还没有完全闭上,待我叫了一声,妈!她才慢慢闭上眼……我看到这一情景,顿时头脑一阵昏晕。我知道,我妈是要在她临终前看我一眼,讲一句话。可是,我的迟到了,沒听到妈的临终的遗言……这对一个儿子来说,是最大不幸和悲衰。
再来说说我的前妻,吴玉人与我的故事。
我前妻吴玉人,她出身书香门弟,是个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她身材高挑、漂亮,气质尤其好。我妈常说,你今生能有这么好的姑娘做老婆,
最令我心痛难忘的是,她临上医院前还忍着病痛,打完手头的最后一页书稿。她说,这可能是她为我打的最后一本书稿了……
她在世时,上孝敬父母,下爱护子女,就是劳累了自己,
可是,在她生病时,
她在病中常对我说,她不想离开我,舍不得这个家,
以上是我与三个女人的故事,她们相夫教子,平凡而又真实,还很是有智慧,富有哲理。其意义深邃,值得记挂。
俗话说,忠孝不能两全……大凡男人,不管是成功人士,还是凡夫俗子,是小有成功人士,还是大有成就者。他们的身后,总有着一个女人的扶持与无私的奉献,沒有她们,男人将一事无成。这是人世间最朴实,又是最伟大神圣的真理,谁都不能忘却。

(上海外国语大学印度研究中心首席顾问教授:吴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