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2019-08-27 09:16:08)
标签:

天龙屯堡

汉族

傩戏

非遗

文化

分类: 风情图片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来贵阳开会,我们参观了天龙屯堡,观看了傩戏,很有意思。

天龙屯堡古镇位于贵州省西部安顺市平坝区,喀斯特地貌大山深处,有天台山、龙眼山两山脉,距贵阳市72公里。这里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就在天龙屯堡。在元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顺元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名“饭笼驿”。明初时,朱元璋调北镇南,在这里大量屯兵,兵来自江浙汉族,本世纪初被当地儒士改名为“天龙屯堡”。

傩戏,中国戏曲剧种,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歌舞、戏剧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 
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 
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名称不一,如傩堂戏、端公戏、师道戏、僮子戏、地戏、关索戏等。
傩戏以面具为其艺术造型的重要手段,内容多与宗教鬼神有关;傩戏表演者,按角色戴彩绘面具,俗称“脸子”,分列为一未、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贴旦、八小生;其表演俗称“跳傩”,场面多伴以锣鼓。   代表剧目有《捉黄鬼》、《刘文龙赶考》、《孟姜女》、《张文显》、《陈州放粮》、《薛仁贵征东》、《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 
2006年至2014年,傩戏(武安傩戏、池州傩戏、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德江傩堂戏 [5]  万载开口傩、仡佬族傩戏、鹤峰傩戏、恩施傩戏、 [6]  任庄扇鼓傩戏、德安潘公戏、梅山傩戏、荔波布依族傩戏 [7]  临武傩戏、庆坛)相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参观完,在屯堡食堂吃了一顿农家饭,别有风味。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实拍:天龙屯堡600年前的汉族文化(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