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湖光秋水
湖光秋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143
  • 关注人气:14,5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拍:布朗族小姑娘朴实可爱的笑脸(图)

(2018-08-20 14:02:17)
标签:

布朗族

云县

瓦房帽子

非遗

旅游

分类: 风情图片
实拍:布朗族小姑娘朴实可爱的笑脸(图)


      不久前,我们来到云南临沧市云县忙怀乡参观新石器遗址园,同时访问村里的布朗族。一进村,就看到了两位可爱的布朗族小姑娘。她们非常的淳朴、大方,很自然地让你照像,同时和你合影。她们的妈妈正在后面的房间里做瓦房帽。
       布朗族是中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土著民族。施甸居住着的濮人,自称“乌”,他称本人,俗称“花濮蛮”。从日老(今保山)迁来勐底(今施甸),现主要居住在木老元、摆榔两个乡。布朗族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无文字,习汉文,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具鲜明特征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风俗习性。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解放前生活在布朗山上的布朗族人还保留着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残余;在平坝地区生活的布朗族人,由于受经济文化发展比较快的汉族、傣族人的影响,己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布朗族人生活的地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植茶树,是著名的普洱茶的产地。布朗山的布朗族人实行母子连名制。小孩出生3天拴线命名,将母亲的名字连在孩子的名字之后。
布朗族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沿澜沧江中下游沿岸的山岳地带,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边境线一带的布朗山、巴达、西定、勐满和打洛的山区,景洪县的小勐养和大勐笼,勐腊县的勐捧镇、芒果树乡,其他散居在思茅专区、临沧专区和保山专区等地。

    在澜沧江流经云县130多公里的峡谷沿岸,居住着一寨连一寨古老的上万名布朗族人,这些布朗族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少数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瓦房帽就是布朗族人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儿童帽子(也称头饰),它仿照四面出水的瓦房屋顶制作而成,故称为瓦房帽。
  布朗族瓦房帽的起源,历史久远,寄托了先辈对子孙的祝福和关爱。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布朗族瓦房帽的传说已变成现代布朗族人对祖先的一种怀念,如今的布朗族瓦房帽,已成为长辈对儿童诚挚祝福的一种吉祥物,富于更多的寓意,四面出水的帽顶,意为四季平安,六个帽角意为六六大顺,事事平安,其整顶瓦房帽的不同部分,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更显示出其独有的魅力。绣球内所包的大蒜、桃仁等物,本身就是民间的传统常用药物,有驱虫驱蛇、安神等保健功效。据忙怀乡本田组85岁的布朗族老人李树英说,她从小就佩戴瓦房帽,现仍然耳聪目明,穿针引线,还能缝制出漂亮的瓦房帽给小孩佩戴。

  瓦房帽由帽顶、帽墙两大部分组成,有男帽和女帽之分,女帽在色彩上比男帽更为鲜艳。其工艺流程分七步:一是将碎布用蘑芋浆粘在一起表糊后晒干形成硬布壳;二是按尺寸将硬布壳剪制成5块;三是绣上各种花样;四是将绣好的4小块缝合成帽顶;五是用花边缝于各块边缘;六是与帽墙缝合;七是用各种寓意物包于小布块中,并缝制成六角绣坏,配以婴花系于帽顶各角,瓦房帽就基本制作完成了。

  云县布朗族瓦房帽不仅代表着老人对晚辈们的诚挚祝福,而且因其刺绣精美,色调鲜明,造型别致,更是一件具有浓郁布朗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对于保护和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实拍:布朗族小姑娘朴实可爱的笑脸(图)

实拍:布朗族小姑娘朴实可爱的笑脸(图)

实拍:布朗族小姑娘朴实可爱的笑脸(图)

实拍:布朗族小姑娘朴实可爱的笑脸(图)

实拍:布朗族小姑娘朴实可爱的笑脸(图)

实拍:布朗族小姑娘朴实可爱的笑脸(图)

实拍:布朗族小姑娘朴实可爱的笑脸(图)

实拍:布朗族小姑娘朴实可爱的笑脸(图)

实拍:布朗族小姑娘朴实可爱的笑脸(图)

实拍:布朗族小姑娘朴实可爱的笑脸(图)

实拍:布朗族小姑娘朴实可爱的笑脸(图)

实拍:布朗族小姑娘朴实可爱的笑脸(图)

实拍:布朗族小姑娘朴实可爱的笑脸(图)

实拍:布朗族小姑娘朴实可爱的笑脸(图)

实拍:布朗族小姑娘朴实可爱的笑脸(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