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赵老师的“感悟吴金光”(即湖光)

(2018-01-24 09:09:57)
标签:

吴金光

老师

朗诵

感悟

随笔

分类: 感悟随笔
感悟吴金光
  
  http://r.photo.store.qq.com/psb?/c778b468-8867-4f36-bfc0-a315dd970f28/cLvsWWweeHv*sA4xSFjzLgrqnEe3X*fOWWgOY2smbhY!/o/dF8BAAAAAAAA&ek=1&kp=1&pt=0&bo=gAJyBNACAAUFCAg!&su=0224501617&tm=1516618800&sce=0-12-12&rf=2-9      70年代吴金光是学生,我是老师。在学校里吴金光是我培养的广播员。现在听吴金光退休了,发挥他的才能。于是我邀请他参加我的朗诵团队。我很快给他布置了“朗诵任务。那天他接到我发的文稿时,正从国家民委办公室搬家。在间隙中他发来了音频,我似乎还能听来40年前他广播的声音,那声音好亲切!但是我否定了他(毕竟朗诵文学作品和广播新闻有区别,我仅仅是闻到了他有广播腔调)。他在他刚写的《一篇朗诵作品诞生记》里说:“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好失败!”。此前他一直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一个司任副司长,整天忙着出国访问,开会、搞学术研究,在我的印象中,他从来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等他搬完家,我给他发去了冯骥才先生的《冬日絮语》,并提出了要求,他欣然地接受了。不久,我收到了他发来的音频,他一定是下了功夫的,可我还是不太满意。我对语气、播音状态都有要求,甚至对他顺口带过来的也有严格要求。我不知当时他有没有情绪,我自恃是“老师”毫不留情,这样他让我三番五次地折腾了好几回。

          由他朗诵的《冬日絮语》终于出台了,那天晚上在微信上传播,点击一路向上,他兴奋极了,像当年学生时代取得了优异成绩。

          其实,我做《冬日絮语》不只是因为散文优美好听,还在于它传递了一种“做人”的信息, 讲出了一番人生的理。如果感受,就会领悟到“生命的力量总是能带给我们震撼,冬季总是蕴藏着奇迹”。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诸多的困难、挫折不正像这严寒的冬日吗?

      这次朗诵,无疑是对吴金光的审美意识、功底、耐性乃至人品、性格的一次考验。吴金光果然还是先前那个吴金光。早年他当学校广播员时,给我的印象是:勤奋好学又吃苦耐劳。后来到延安插队,再后来历经苦斗考上上海外院,,一路走来坎坷多端。关于这些我在我的《对话吴金光》的(一)和(二)里作过描述,如果有兴趣,可以参阅,相信对许多人都会是有好处的。

     现在我要说的是他好学才艺又谦虚谨慎且有韧劲。学生时代他就涉足面广,只要是对自己身心发展有利的事,他都会坚持且不半途而废。如,当广播员、讲故事、学舞蹈跳《红色娘子军》;甚至编故事、写剧本等。以至在高考时执拗地选了外语这个自己的弱项,做为自己的报考志愿之一。

     这次他的朗诵是四十年后我们师生的再次合作,而且他始终以学生姿态,谦恭地听从我的意见,他比许多当了比他小的官的学生要好得多。这次朗诵过后他及时发布了他的感悟《一篇朗诵作品诞生记》,毫不遮掩自己不足,尽数其中苦与乐,其心态、精神感人至深。我想,不只是我要为他点赞,或许他的榜样能帮助很多人虚心学习,“认真”地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情。

             视频吴金光朗诵的《冬日絮语》,请在湖光秋水的微博里观看,谢谢。

--------------------------------------------

 

附: 对话吴金光(一)

     对话吴金光(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