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点经济也不错
这里学习,不光学哲学,还学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现代经济。我以前对经济不感兴趣,认为那是经济学家的事,只要不愁吃,不愁穿,安安心心作自己喜欢做的事就行了。
可是,听了老师讲课以后,我开始感兴趣了。因为,生活中离不开经济规律,人离不开物质生活,这是人生存的基础。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社会变革如果从人来看,那就是从人对人的依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到人对物的依赖(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再到人的自由个性发挥的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或称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的原话)。也就是说,现在我们仍然处于人对物的依赖阶段,在这个时期的人(从经济学上看)都是有理性的,但同时也是自私的。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大公无私在现阶段的历史时期,从经济学上看是不存在的,而应是大公小私和多公少私的表述比较准确。这时的经济人,都是在谋求利益最大化。例如,企业家谋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教师谋求的是职称最大化,官员谋求的是职位最大化等等。大家都知道拿破仑增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这个时期人都用一个成本收益的的方法来对待生活。即功利的方法来对待生活。例如,当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时,肯定是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办大事的原则;如果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时,肯定是少花钱,办成办不成无所谓的原则;如果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肯定是花多少不管,但能办成事的原则;如果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那完全是不计成本的,办成办不成也无所谓的态度。你看在人依赖物的社会里,都考虑成本核算的问题。这就好理解为什么社会存在着假烟、假酒的问题,为什么存在着公款出国旅游和公款大吃大喝问题,为什么会存在着“政绩工程”和重复建设等现象。从哲学上看,从现象到本质,现象是由本质决定的。知道了事物的本质对社会上种种奇怪的现象就不觉得奇怪了。你看这不是懂点经济和哲学的好处吗?
谈到竞争也是一样,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就举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渔民打上来的鱼,到了岸上都死了。只有一个渔民打上来的鱼是活的。他向这个渔民请教,渔民笑呵呵地说,没什么神秘的,我在船舱放鱼的水里,放了一种专咬这些鱼的鱼,由于这些鱼怕咬就不停地躲避,同时也就不停地活动,这就延长了它们的生命。也就是竞争就能存活下来,相反,吃大锅饭,没有风险,就要死亡。
我相信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由一种无形的规律支配着的社会,只不过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并很好地利用这个规律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