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行漫记69-墨脱24,修成正果

(2012-06-11 06:30:16)
标签:

墨脱

徒步

西行漫记

旅游

分类: 2009西行漫记

西行漫记69-墨脱24,修成正果

D32  2009.8.12    背崩-墨脱   (2)

走进隐秘的莲花圣地——修成正果 

徒步第4天,背崩乡(海拔800米左右)-墨脱县城(海拔1200米左右)

    前面出现了甘蔗地,路两边到处都是。小时候家里也是种甘蔗的,所以见到这遍地的甘蔗倍感亲切。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平整了。过了一个大拐弯,走起来特别吃力,明显感觉到海拔在慢慢抬升。凭感觉,墨脱已不远了。听人说,快到墨脱县城时要走一段上坡路的。

    再往前走,一道醒目的铁索桥出现在滚滚的雅江之上。桥对面的山坡上满眼都是房子,见此情景,我以为那里就是墨脱县城呢!问了路人,才知道进墨脱县城是不用过这座桥的。都悔自己功课做得不够,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德兴桥,刚刚新建的现代化桥梁,取代了以前的藤桥。

    靠着山的这边,路沿着山腰斜斜地向上延伸,山下是奔腾不息的雅江。在德兴桥处路一分为二,路宽而清晰,左边通往德兴桥;右路通往县城,墨城就在路尽头的山坡之上。

    墨脱就在眼前,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马上就要修成正果了。望着墨脱县城,心里兴奋啊!本以为一会儿就可以走到,后来的事实证明,这还不是开心的时候。就像唐僧取经回来,满心欢喜,谁知一算,还差一难,还要晒一晒经文才得正果。

    满怀希望,我们又上路了,这时会会、小强和我三个一起走。不知怎的,原来看着很平缓的山路变得越来越陡。想走快点,可是走得越快越吃力,不得不停下来休息。然后就是拼命地喝水,路边不时有大小瀑布、山泉,喝完了再灌,灌满了又喝干。一路上走走停停,路上景色很美,这时也无心欣赏。最要命的是,明明看着前面就是拐弯,就是尽头,于是一鼓作气,勇往直前。待到拐弯处,路的尽头又是一个拐弯,前面又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这路就像长了腿一样,你走他也走,有意跟你过不去。每一次满怀希望之后,迎来的都是彻底失望。如此反复,到后来,你不会再去想路的尽头在哪里。不知拐了多少个弯后,不经意间,猛然抬头,看到解放军战士了,你可能真的要崩溃了。因为,检查站后面就是墨脱县城——我们此行的最终目标。我算了一下时间,从德兴桥到检查站,这段爬坡路整整走了两个小时。

    在爬坡的最后半小时,我遇到了一个当地的中年男子,他问我有没有吃的,都快到县城了,所带的干粮都吃完了,包里只剩一些糖果,掏了几颗给他。走了一会儿,他说要帮我背包。他这一举动让我受宠若惊,再上下打量他一番,发觉他带的东西并不多,且我的包对于他来说并不算重,于是我带着感谢和歉意,半推半就的把包包给了他。其实当时做出这个举动是很无奈的,今天走到半路,两个脚掌各起了一个小水泡,走起来放不开。为了再次表示我对他的谢意,到了检查站,我把剩余的几十颗糖全送给了他。

    上坡路的尽头就是边防检证站,一个可供遮阳挡雨的地方。有几个朋友已先到,在此休息。在进入县城之前,要在这里接受边防证检查,并登记在案。别以为这就完了,晚上,警察还会到你的住处查边防证和身份证的。

    明晃晃的墨脱县城就在眼前,万绿丛中,崭新的房子鳞次栉比。从检查站往前不远,是一条宽阔的混凝土路,两边还铺了人行道,造型雅致的路灯一字排开,列队欢迎我们这些远方的稀客。

    子扬今天赤着上身且走得最快,他下午5点多就到了,还帮我们订好了房间,每人20元。比我们几个快了两个多小时。而后面的则比我们慢一个多小时。

    吃过晚饭后,大家就忙着洗澡,洗衣服,这一天走下来,也够沧的。该好好休息了!

西行漫记69-墨脱24,修成正果

1、墨脱县是一个瀑布博物馆,这里水源充足,每一天都可以看到不少瀑布。

 

西行漫记69-墨脱24,修成正果

 2、这样的桥让我们的路变得舒坦了许多,但在地质不稳的墨脱地区,修这样的桥也是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的。

 

西行漫记69-墨脱24,修成正果
3、新建的德兴桥,取代以前的藤桥。


西行漫记69-墨脱24,修成正果
4、最后一段上坡路,走得异常累,途中休息。


西行漫记69-墨脱24,修成正果
5、群山环抱中的墨脱县城,很美。


西行漫记69-墨脱24,修成正果
6、进入县城的街道


西行漫记69-墨脱24,修成正果
7、整个县城就一条主街道


西行漫记69-墨脱24,修成正果
8、到达墨脱县城,第一时间在我们住的旅馆前拍照,拍完这张,卡满。


西行漫记69-墨脱24,修成正果
9、谷歌地球上看从背崩乡到墨脱县城之间的地形,图中的大河就是雅鲁藏布江,我们这一天都是沿着江边走的。始于背崩乡的路大部分海拔变化不大,快到县城那一小段一下子抬升了几百米。因为县城建在一个小山坡顶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