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闲云清风
闲云清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293
  • 关注人气:2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行(26)—大峡谷8-过断崖

(2009-05-23 23:06:38)
标签:

西藏

旅游

雅鲁藏布大峡谷

游记

分类: 2007西藏云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D12  2007.8.1   爬断崖

 

      回想昨天的行程,真不敢相信我们可以走过来,但相对于后面遇到的难题,那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再说这一天清早醒来,天已大亮(快9点了)。我们收起帐篷,继续未完的征程。临走前,挖了三个坑把昨晚制造的垃圾给埋了。正如那句话所说的“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早晨天气尚可,峡谷内空气清爽宜人,不冷不热,景色优美,大家走得也轻松。行约半小时,进入一密林,仿若进入一清凉世界,见一潺潺小溪,溪上置一木板,长约两米。见此景,遂放下行包,在溪边洗漱,顺便吃早餐。

    稍事休息后,再前行,河边是光秃秃的岩石,就像一块平台,是一绝佳的观景平台。江水到此,水势更猛,更壮观。其猛烈程度一块几顿重的石头扔下去可能都会被冲走。在此可以远观我们将要通过的第三座吊桥——朵赤桥。这座吊桥是此行路程的中段,到此,我们就走过了全程约40公里的一半。可是我们当时并不知,望前路茫茫,不知何处是岸,唯有加快脚步。过吊桥时我们仍按昨天的做法,一个一个地通过。由于此处水流特别急,流水互相撞击,激起白色的浪花,比前面的吊桥更可怕,幸好这里风不大,相对来说没有央古桥那么可怕。

    中午11点,我们全部顺利通过朵赤桥。而后,又暴露于烈日之下,往前看,目之所及全是白色的碎石,仿佛一座碎石山。时值中午,路上缺少绿色,又热又累,见一大石,停下休息,把冲锋衣脱下,只剩单衣便可。正在这时迎面过来几个年轻人,个个皮肤黝黑,肩背竹篮,脚穿军用胶鞋。忙上前询问,得知他们是从扎曲村出来的,那村子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从这里到扎曲大约还有六小时路程。掐指一算,现在是11点,也就是说等到傍晚六晚左右我们就可以到达扎曲村了。顿时精神一振,谢过年轻人,立马上路,脚下似乎也更有劲了。

    可是,没走几步又软了下来,眼前这些不成路的碎石几乎无穷无尽。不过老天似乎也挺会照顾人,走出碎石区,前面是又一处潺潺的溪流,水是从山上的密林中流下来的,异常清澈。都快12点了,大家已是又饿又累,纷纷坐下休息,把水瓶灌满后又啃起了干粮。

    喝足吃饱后,我们就要进行一场此行最艰难的战役——爬断崖。原来小溪的前面就是一大片的泥石流区,还有一处因塌方造成的断崖,我们要先从泥石流上爬过去,再抓着一条绳子爬上九十度的断崖,才可以回到山路上。

    先说泥石流吧,上面尽是些细沙,少有比较大的石块,坡度在45一60度之间。为安全起见我们一般是不敢踩在细沙的地方,尽量找有石块的地方落脚。因为石块分布极不均匀,有时要跨很大的步子才可以找到可以落脚的小石块;为了找到石,还经常要往上攀或往下走。这样走起来便时起时伏,行进速度异常缓慢。最怕的就是脚下的小石子不能承受身体的重量而松动,如果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好不容易爬过这片新鲜的泥石流区,眼前的一幕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傻眼了。原来,这里不单泥石流没有了,就是连整块山体都没有了,滑到江里被冲走了。

    放眼望过去,路就在对面,有一条绳子从上面垂下来,绳子的一端绑在一根打入石头缝隙的钢筋上。我们要先下去才可以够得着绳子,再抓着绳子爬上去。我们虽然都喜欢刺激,可是这也太刺激了吧!再说塌方下面的江水是我们走过的整段40公里长的峡谷中最窄、水流最急、水声最大的之处,流水撞击岩石激起数不清的旋涡,水面上白烟不断升起,雷鸣般的流水声萦绕耳际,几米远之外两人之间对话也得亮开嗓子才行。如果从这里掉下去,可就没有后果了。怎么会这样的呢?刚才过滑坡已是心惊胆战,现在又来一个惊心动魄,我们是彻底崩溃了。前路不通,后退?大家可都没想过,都努力地思索如何从这里过去。

    塌方之处与两边山体形成一个“凹”形,现在得想办法下到凹槽里。可是这里太陡了,我们不知怎么可以安全下去。正在同伴们都不知如何是好时,张老师发现下面坡度缓一些,可以下去,并带头走了下去。虽然他作出了示范,但我们都不敢跟进,原因是这路线得先从我们坐的地方往江水方向下行约十米,再进凹槽,可往下走时脚下都是细沙,大家都怕滑倒,如果那样,可是找块抓手的石头都没有的。见我们没反应,他又刷刷刷地走上来,说不用怕,大家仍然不敢动作。

    干等不是办法,如果凿成梯级,一级一级往下走就不怕打滑了,于是我用路上捡来的木手杖凿出梯级,一级一级往下行。还没等我凿完,他们又想到了另外的办法,由张师先下去,再扶着其他人一个一个下去。正在这时,一个朋友的背包滚了下去,意外的是背包滚下去后并没有到江里,而是落在江边的石块上,我们心都凉了,为损失的包而可惜。还是张老师胆大,居然刷刷刷地又走到江边把背包捡了回来,顺便把我为了减负而扔下去的雨伞雨衣也捡了回来。见此情景,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一场意外总算圆满解决了。

    我们分工合作,先把包传下去,人再下去,没多久全部人都下到凹槽里了。当真正要爬的时候,又没人敢动了,因为面前的绳子摆在那里显然是有一段日子了,上面一些磨损的痕迹很是扎眼。大家的担心只有一个——要是绳子断了可怎么办啊!还是张老师带了个头,爬了上去,这一回还是没人敢动。过了一会儿,我们又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先把背包一个一个拉上去,人再爬上去,这样重量会轻点,安全系数高些。绳子离地面还有一段距离,人要爬一伸手就可以抓到。但要把背包绑上去就不那么方便了,见此情景,小路把自己带来的登山绳子也系了上去。这样绳子就一直伸到地面,绑起背包来就容易多了。回来时又走得匆匆,忘了取走,那根绳子就永远留在那里了,算是方便后来人吧!再说背包个个都有几十斤重,再加上偶尔会有一些岩石磕绊,所以上面的人拉得相当吃力。好不容易才把背包都拉了上去。该上人了,我虽然身上没有了背包,但心里还不怎么踏实,绳子抓得牢牢的,生怕打滑了,脚下更是小心地蹬着岩壁,不过,也由不得你多想,努力向上爬就是了,不多时,总算顺利爬上了断崖。在这里我只拍了不多的几张照片,为了安全,相机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背包里,没有拍到大家爬断崖的照片,算是一大遗憾。

    在此时此地,要做出一个决定——不容易啊!光是爬这个断崖,我们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但无论如何,我们战胜了自己,在这过程中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将终身受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滚滚波涛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第三座吊桥——朵赤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3、枯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4、艰难跋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5、艰难跋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6、艰难跋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7、张老师已爬上了断崖,我们都不敢动作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8、我们得从这根绳子爬上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9、绳子下的峡谷和江水。我在挖梯级。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0、终于爬上了断崖,苦战后休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1、终于爬上了断崖,苦战后休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