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翻译及评论
(2017-01-20 11:36:08)
标签:
文化知识/探索 |
分类: 名家名篇 |
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入: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泛: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