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心(读书观影雕文) |

其宝穿着一件紫色的袄子,和她身上的大红袄子很是相衬,而他脚上的那双紫色缎子鞋则是她母亲崔氏连赶了几天亲手替他做的。崔氏临走的时候拉着她冰冷的手不住地对她说,一定要牢牢盯紧其宝,要活着就必须依仗其宝,千万不能让他的心思落在别的姑娘身上去。崔氏的话,她嗤之以鼻,根本就当了耳边风,要活着就必须依仗其宝,难道女人这辈子就只能指着男人过活吗?崔氏跟她说的每一句话她都听不进去,自打父亲去世后崔氏把她骗到上海要把她卖给洋人做丫鬟使女后,她就不再当崔氏是她的母亲了。虎毒不食子,就算再苦再难,只要母女四人一条心,又有什么过不去的沟坎,为什么非要把女儿丢的丢、卖的卖?从前在如皋,他们王家风光八面,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每次宴客都是山珍海味、珍禽异兽,连擦桌子都是用的白花花的馒头,什么时候为钱的事犯过愁?王家财大气粗,凡事讲排场讲派头,三个女儿从小就被当作金枝玉叶娇生惯养着,一点点苦都不曾受过,谁料到父亲刚刚才过世不久,母亲就立马把家败了,竟致沦落到卖儿卖女的田地?!燕芳不能原谅母亲,就算崔氏在她面前低声下气地赔尽小心,她也始终冷着一张脸对母亲不理不睬,如果不是崔氏一味贪图享乐,不知道节俭着过日子,又怎么会被人哄被人骗,让曾经不可一世的王家最终落得个树倒猢狲散的局面?而今,幼妹燕真被丢在了育命堂,也不知道是死是活,还是被好心人收养了去,自己虽然没被卖到上海的洋人家里当丫鬟,但还是没有摆脱给人当童养媳的可怜命运。其宝的父亲从前和她父亲有过生意上的往来,父亲在时两家也多有走动,所以张家的人听说崔氏要把她卖掉后,连夜赶往上海把她赎了回来,可她现在的处境也没有比给洋人当使唤丫头好到哪里去,只一句童养媳便让她见人就矮了三分,哪里能和在王家当大小姐的时日相提并论?童养媳,童养媳,终不过是寄人篱下委屈求全地讨生计,她又如何能够高兴得起来?其宝是张家的二少爷,比她年长两岁,可她觉着他看上去倒要比自己还要幼稚,这样的男人又如何能够指望?不过其宝却是张家三兄弟中长相最标致的一个,也是念书念得最好的一个,亲戚们都说哥仨个当中将来最有出息的必定是他,可燕芳却不这么想,男人长得标志,学问又好的,有几个心不会野的?张生误了莺莺、王魁负了桂英,怎见得他日后不会把她撇在脑后?她是谁,外面人都当她是其宝的童养媳,其实不就是比使唤丫头好听一点的称谓吗?真以为她会和脑子不好使的母亲一样会相信其宝日后会娶她为妻吗?这世上连母亲都不可以相信,更何况是其宝那样养尊处优的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