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儿为什么这么红,韩剧为什么这么火(2014年3月6日文)

(2014-03-17 20:33:07)
标签:

花儿

毒瘤

韩国明星

最先

多人

分类: 文心(读书观影雕文)

    轻轻,拉开窗帘,打开窗户,新鲜泼辣的阳光肆意闯入我的眼帘,心情好得跟蜜一样的甜。北京的天空已经雾霾了很久,看到这么好的阳光、这么蓝的天,人一下子仿佛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尽管此时北方的桃花还未开,放眼望去,只有光秃秃的树丫,但几声鸟的啼鸣却在不经意里提醒着春天的来临,于是,脸上也终于有了灿烂的笑意。

    春天来了,我们把希望撒播在蓝天白云里,我们在流水潺潺的小河边许下一季的心愿,我们在街头巷尾寻找着那些可以打动我们的声音,我们在庭院里给蛰伏了整整一个冬天的花草松土浇水,我们在电脑前写下我们对新一年的期许与对这个世界的热爱,而这一切,仅仅缘于我们对阳光的向往,对春天的欢喜。
    风,轻轻柔柔地吹在身上,我也像那堤畔的杨柳,迎风招展着自己的风姿,只想丢开所有的包袱,轻装上阵,欢喜无限地跑下楼,和春风一起赛跑,然后,用我的灵性催开一树一树的桃花、李花、梨花、樱花、海棠、辛夷,让整个世界都沉溺在花的海洋里,让每一个人的心里都绽出一朵轻松愉悦的花。
    春天,不就该是月上柳梢头、姹紫嫣红开遍的吗?因为有了绚美烂漫的花朵,春天才变得五彩斑斓,才有了文人墨客轻吟低唱的诗意,才有了一团柔软的欢欣。站在洞开的窗前,我尽情呼吸着窗外新鲜的空气,让阳光一绺一绺地照进我的心里,只觉得浑身都变得通透明亮起来,就连凝重了多日的眼神也跟着清澈起来。
    喜欢春天,似乎有许多理由,但其实又没有任何理由。就像喜欢美人,你可以说她有着倾国倾城之姿,有着沉鱼落雁之容,有着闭月羞花之貌,但见她举手投足之间处处洋溢着娴雅幽静的气质,笑一笑也能催开十里春风、催红满天烟火,而这一切,归根结底只不过是你懂得如何去欣赏她。不是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嘛,只要你足够爱她,东施也会是你心中那朵灿然的桃花,又哪里找得出什么理由?
    美或不美,只关乎你的心情,甚至是你的想象。你心中藏着的是阳光,即便外面阴雨连绵,落入你眼里的也是泉水叮咚,反之,你心中藏着的是雾霾,即便窗外春暖花开,阳光也不能明媚你的双眼。或许,喜欢本身就是美的注脚,只要你喜欢这个世界,酷暑与寒冬都不会让你冷落于这个红尘,所以,若想让自己的内心永远欢喜快乐着,那就张开你的双臂,去迎接窗外所有的美丽与柔和,包容这世界所有的污浊与不堪,让风轻云淡成为你生活中的主旋律。
    这样柔暖的日子,适合坐在案边,轻轻啜一杯清茶,看几本闲书,或是趴在窗口,听几声清脆的鸟鸣,看桃枝在风中轻轻吐出几枝嫩芽,或索性背上背包,到郊外踏青寻芳。总之,美丽是要靠自己去发现的,只要你肯用心去感悟世间的美,你就会成为那个最最快乐而又无忧无虑的人。
    看韩剧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有时间,不妨挑一部制作精良的韩剧来看。说到这,你也许会问我是不是韩剧的铁杆粉丝,说真的,我虽然一直都有看韩剧的习惯,但其实离韩粉的距离还差着一大截呢。
    看电视剧,我总是很挑剔,中国内地近几年拍的剧集大多入不了眼,不是因为没有喜欢的明星,也不是剧集的宣传不到位,而是那些脱离现实或是离奇得显出幼稚的剧情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总觉得国内的制作人不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而是在做一桌大杂烩的饭菜,然,吃起来却是色香味俱无,总教人食之无味,勉强也才能把它们当作曹操的鸡肋。
    鸡肋者,食之无味却也弃之可惜,但你若也像我一样,突然在某个夜晚打开电视,又突然与《新洛神》或《追鱼》那样的电视剧撞个满怀,想必要把它们当作鸡肋也是无能为力了。也不能说这些电视剧制作粗糙,就拿《新洛神》来说,服装也算美轮美奂,道具也算华丽美艳,可那幼稚得不能再幼稚的剧情,加上又说又唱的表演,着实令人产生想要呕吐的欲望。
    或许,《新洛神》又说又唱的表演模式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它想学习《新白娘子传奇》的风格,到最后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新白娘子传奇》拍摄于20多年前,即使现在重新再看一遍,也不觉得过时,可为什么摄于20多年后的《新洛神》非但没有从这部电视剧中学习到人家的精髓,反而显出种种的疲软与无力呢?
    这大概不能不与制作方的用心程度挂上钩。《新白娘子传奇》从演员的选择、外景的选取、编剧选材的角度上,以及导演的整理把控,都是一次绝无仅有的完美展现,在看这部剧时,你看到的不仅仅是白蛇许仙的爱情传说,而是一段震撼人心的优美的华尔滋。
    演员对自己所演绎角色的全身心投入,无论是平常的对白,还是因剧情的需要插入的唱段,都显得恰到好处,多一分过火,少一分不足,所以也才能引领观众全情投入,男的希望自己是许仙,女的希望自己是白素贞,男男女女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份白蛇许仙感天动地,即便撕心裂肺也要去爱的情缘。
    可以说,在这部戏里,我们看赵雅芝,她就是那个艳若芙蕖、清灵胜雪的白素贞,而不是她之前在影视剧中塑造过的那些经典角色,无论是《上海滩》中的冯程程、《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还是《戏说乾隆》中的程淮秀。赵雅芝通过她精湛的演技演活了白蛇这个角色,这也让她的演艺事业上升到另一个全新的高度。
    而叶童,许仙的扮演者,在饰演这个角色之前,她已是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的获得者,人们对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笑傲江湖》里女扮男装的小师妹岳灵珊。可在出演了《新白娘子传奇》后,她便不再是那个精灵古怪的小师妹,也不是叶童本人,而是那个有点娘娘腔的许仙。观众们并不因为娘娘腔的许仙而不喜欢叶童,毕竟,在越剧等剧种中,许仙大多是由女演员扮演的,所以大家早就接受了许仙的娘娘腔,而叶童的演绎只不过是将这一角色推向了经典的位置。
    诚然,一部剧的成功,与参与创作的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新白娘子传奇》之所以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并经久不衰,成为各电视台的长播剧,且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既不是一个意外,也不是一个特例。用心,努力,做什么事,一旦离了用心与努力,再好的创意也会收获一塌糊涂的结果,而用了心,努了力,就算事先别人并不看好的提案,也完全能把它做到风生水起的。
    《新洛神》为什么会失败?首先,演员的选择上就犯了错,李依晓那张不苟言笑的脸又怎么演得出甄宓的万种风情呢?打开电视,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之前在各大时尚活动上见过的那个李依晓,哪里曾有半分甄宓的影子?一部电视剧,如果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也无法让观众看到演员扮演角色的精神世界,那么就算投入再大也注定了失败的终局。我们要看的是李依晓扮演的甄宓,而不是穿着古装的李依晓在镜头前搔首弄姿,如果要看演员卖弄风情,还不如买本时尚杂志,看看她们拍摄的时尚大片来的好。
    没有灵魂的影视剧,说它是艺术还是商品好呢?拍影视剧当然是要赚钱,但既然这个行当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的立体展现,如果只一味追求投入的回报而不顾及艺术的创作,我们可以想象得出,中国影视剧日后面临的道路仍然是艰难而寸步难行的。大家带着赚钱的目的来做艺术,说来并不可耻,但影视毕竟还是个艺术的载体,脱离了艺术,没有了美的构造,又如何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让观众喜欢看爱看呢?观众不喜欢,票房从哪里来?影视制作如果不能以观众为本,进行艺术的创作,那么它势必会走进一个死胡同,而且不将再来。
    你能想象韩剧会发生诸如此类的问题吗?人家也要赚钱,也追求收视率,可人家的电视剧又何曾出现过《追鱼》里那样的笑话?虽说是神话剧,但编剧也不能太过脱离生活,随心所欲地胡编乱造,谁见过生活在大海里的鲤鱼?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鲤鱼是一种淡水鱼,就算为了剧情的需要,编剧也要在动笔前把思维捋顺了不是吗?
    当然,肯定有读者会说我太过吹毛求疵,影视剧不就是影视剧嘛,管他怎么编,只要剧情好看不就行了?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就算是神怪片,也要遵循现实社会的逻辑,否则,那就是一个不懂装懂、粗制滥造出的东西罢了!若是《新白娘子传奇》也把白素贞拍成是一条来自东海的蟒蛇,观众又会作何想?经典还能成其为经典吗?
    当然,这些都是小问题,小到制作方可以完全将它忽视掉,但细节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你如果不尊重生活中的细节,必会被生活撞得头破血流,同理,影视艺术的创作如果不能把细节的处理当成重点重视起来,那这部剧也就不必再看了。细节往往才是最能够打动人的地方,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剧,而韩剧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得到了中国观众的认可,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他们精良的制作以及对细节入微的刻画。
    去年曾看到一个报道说,看韩剧的观众多为低学历低薪资的人群,我看未必。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个报道,总觉得他们有着强烈的酸葡萄心理。中国观众为什么不喜欢看本国出产的电视剧,而非要去抱韩剧的大腿,就因为这部分观众学历低而又没有钱?那当热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风靡整个中国两岸三地时,又有那么多的明星,诸如赵薇、姚晨都跻身于追星一族,我们还可以简单地用观众学历低薪资低来概括这一现象吗?
    中国观众爱看韩剧自有一定的道理,而韩潮也决非一朝一夕形成。十年前的《女人天下》《明成皇后》《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巴黎恋人》《人鱼小姐》不都掳获了一大批中国粉丝吗?特别是由李英爱、池珍熙主演的《大长今》,风靡全球六十多个国家,李英爱也因此一跃成为世界最知名的韩国明星,难道当初引进《大长今》的国家都处于穷山恶水,喜爱这部剧的观众也都是低学历低薪资不成?
    我们拍不出《大长今》那样好的剧集,就不要再抱着吃不着葡萄喊葡萄酸的心态止步不前了好吗?我认识不少导演和制作人,每次问他们为什么拍不出《大长今》《女人天下》这样的好剧,他们必定会异口同声地说,这与中国的文化审查制度的局限有关,可我总是听得糊里又糊涂,《大长今》这样的古装励志剧要放到中国来拍究竟会犯上什么禁?
    这就是一部剧情曲折的剧情片,和政治意识形态完全无关,有的只是俊男美女,有的只是优美的画面,有的只是感人的情节,有的只是中医与美食,为什么偏偏在中国拍不出来?是因为审查制度,还是因为中国的制作人压根就没能力拍出这样精良的剧集,抑或是根本就不想拍?
    我想,中国之所以拍不出《大长今》,与娱乐文化圈浮躁浅薄的作风不无关系。他们眼里看到的只是钱,只是利益,而从来没有艺术,或是对艺术的关注度远远低于对利益的追逐。当然,制度也不是没有缺陷,比如不允许拍鬼片却允许拍狐狸精,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大跌眼镜,所以《画皮》里的鬼变成了周迅扮演的白狐,《倩女幽魂》里的聂小倩也由女鬼摇身变成了狐狸精。
    我不知道中国的审查制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且不去讨论它的好与孬,就这一点我就觉得不近人情。鬼和狐狸精以及各种妖精都属于怪力乱神的范畴,为什么电影只让拍狐狸精而不让拍鬼?难道狐狸精和鬼在中国观众的眼里区别会有那么大?鬼不鬼的我们就丢开一边不去管它,现在我只想问,我们为什么拍不出《大长今》《来自星星的你》这样深受观众喜欢的影视剧,却拍出了《新洛神》那样看一眼就要关电视机的剧集?
    问题出在哪里?是审查制度,文化差异,观众的猎奇心理?我想这些都不是症结所在。真正的问题还是我之前谈过的用不用心、努不努力,有没有把影视剧制作当成一门艺术来看待。我接触韩剧较之真正的韩粉要晚许久,记得最先看的就是《人鱼小姐》吧?然后就是《明成皇后》《女人天下》,但也都看得有一搭没一搭的。但是从这几部剧集中,我见识到了韩剧的精良制作、编剧的用心、演员的全情投入,跟中国制作的大部分电视剧比起来,韩剧都远远地走在了前头。
    细节的把握和处理是韩剧制胜的法宝。首先,韩剧绝对以人为本,而一剧之魂的编剧更得到了制作方的充分尊重,包括挑选演员,编剧的意见都显得相当重要。谁还能比编剧更了解他在剧本中想要表现的东西,谁还能比编剧更了解哪个演员更适合他笔下的人物?那一字一句,每一个情节,每一个桥段,都是编剧用心写出来的,他自然也最了解笔下的所有角色该以怎样的面貎出现在观众面前,所以由编剧直接挑选演员才更符合艺术的审美与市场的定位。
    再来看中国影视剧中编剧所处的位置。曾经有一年,某个电影奖项居然取消了编剧奖,由此也就可以窥见中国编剧在影视业中的地位了。编剧不仅对演员的选择没有发言权,甚至替人当了多年的枪手,编剧栏上出现的也不是自己的名字,这让中国编剧情何以堪?
    在中国,影视剧的制作仿佛只与投资人、制片人、导演、演员有关,而编剧从来都是若有若无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为了节约成本,制作方往往会找来没有名气甚至没有任何编剧经验的写手顶着某个名编剧的名头编写剧本,且得到的报酬又少得可怜,试问,在这样的情境下,既无名又捞不着多少利益的写手编剧又如何写得好剧本?每天被关在小房子里从事集体创作,吃着泡面,睡着沙发,想一想自己拿到的编剧费比之请自己充当枪手的名编剧要差几百遍几千遍甚至是几万倍,心理都失衡了,还能写得出好东西来吗?
    枪手编剧无疑是中国影视业的一颗巨大的毒瘤。制作方是节约下成本了,可他们写的剧本还能拍还能看吗?一部无法得到观众认可的影视剧最终势必会在票房上败下阵来,那么,在编剧身上省下来的钱又有什么意义?一句话,不尊重编剧,就是慢性自杀,没有好的本子,你还拍什么拍?而不懂得让编剧发挥出最大的积极能动性,那作为制作人的你们从一开始就是选上了一条不归路,怨不得观众只爱韩剧而摒弃你们。
    我一向反对剧本集体创作。十几个想法各异、经历不同的编剧坐在一张会议桌边,不停地开会讨论剧情的走向,即使到最后能够求同存异,但那样分工合作出来,你写五集他写十集的剧本效果想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我不是说团队合作不好,但剧本和小说、诗歌、散文一样,首先它是个文学作品,而真正好的并能够传世的作品都有着作者自身强烈的烙印,你能想象一部由十几个不同的编剧创作出的剧本是什么样子的吗?
    人多了,想法也就多,你说谁的想法更好更能符合市场的需要?我想,各人都有各人的理由,你压根说不出谁的是最好的谁的是不好的,就像做菜,烧萝卜就是烧萝卜,炒青菜就是炒青菜,你要把萝卜、青菜、白菜、菠菜、土豆、茄子、鸡、鸭、鹅,都放到一个锅里,看着是更加丰富了,也省去了厨师的辛苦,喜欢吃萝卜的可以挑萝卜吃,喜欢吃鱼的可以拣鱼吃,可你们忘了最重要的一点,这么多菜搁一块,看似调和了众口,实则乱了味道,那爱吃鱼不爱吃鸡的食客因为这道菜被鸡串了味,还想再吃这里面的鱼吗?
    我们国内现今的影视制作,特别是编剧这一块,写出来做出来的东西有点像东北乱炖,可除了老北人,有谁愿意吃这一锅大杂烩,即便是东北人,天天吃这一口也是要腻味的。中国影视剧如果要赶超韩剧,重新赢得中国观众,就要舍弃东北乱炖的行为模式,而最需要改进的就是对编剧的选择,当然,尊重编剧,给编剧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更是重中之重。
    相比于中国影视业,韩剧编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这也就保证了他们可以在一个相对宽松安逸的环境下心无旁骛地创作剧本。大家都知道剧本乃一剧之本,是影视剧的灵魂,剧本好了,就算其他条件相对差些,整体效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这也是《大长今》《女人天下》等剧能够得到极高收视率的先决条件。
    其次,在演员的选择上,韩剧是极其认真对待的,如果找不到适合这部片子的演员,制作方宁可让拍摄计划流产,也不会随便找个演员匆匆上马,如最近火遍亚洲的超热剧《来自星星的你》,虽然是为女一号全智贤量身定制,但男一号也早就锁定了金秀贤,据可靠消息称,如果金秀贤无法接拍这部戏,制作方将延迟拍摄计划,并很有可能让这部剧胎死腹中,那么我们今天也就无缘欣赏到这部好戏,以及男女一号精湛的演技了。
    可以说,如果没有全智贤、金秀贤的加盟,《来自星星的你》决不会在中国再次掀起一股火热的韩潮。少了他们的演出,此剧也就少了灵魂,所以制作方宁可让拍摄计划流产也不会轻易上马,而我们国内的影视剧的制作又是什么情况?很多时候,都是剧本迁就演员,制作方请来大牌演员参与演出,很多所谓的大牌演员都会要求对剧情作出调整以贴合他们的形象气质,制片方为了保证明星效应,不得不要求编剧对剧本作出大的改动,试问,这样拍出的片子究竟是让观众看剧情,还是看个别演员的动态写真?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全智贤要求剧本把她饰演的千颂伊改成一个温良俭恭让的形象以适应她在华语影坛早就奠定的巨星风范,那我们还会疯狂地追看《来自星星的你》吗?当然,这种情况决不会出现在韩剧中,从编剧、演员,到导演、制片人,他们对每一部剧的拍摄都投入了一颗挚诚的心与极其认真的态度,更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即便身上光环万千,他们也知道为艺术献身的道理。
    中国制作影视剧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令人难以启齿却又不能不提到的潜规则现象。投资方给了钱,点名要某某担当女一号、女二号,制作方有奶便是娘,哪里会管这些所谓的演员到底适不适合剧本中的角色,既然拿了人家的钱,就乖乖地听别人的话呗。结果,拍出的剧自是差强人意,既毁了自己的名声,又污染了观众的眼睛。
    我不是说韩国娱乐圈就没有潜规则,但至少,人家懂得如何和谐统一,也决不会让一个从没拍过影视剧的门外汉来独挑大梁,从而制作出有失水准的作品。说白了,中国娱乐圈做影视剧的人大多抱着游戏人生的心态,根本不是在做艺术,他们眼里看到的只是利益、美女、刺激,除此以外,他们什么也不懂,也不想懂,只不过是过把瘾就死罢了!
    另外,韩剧在细节上的处理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无论是台词、场景、道具、服装,韩剧都极其考究,不像中国制作的影视剧,一件同样的衣服居然能同时出现在几个正播出的剧中。拿《来自星星的你》来说,场地的选择与道具的运用,都是精益求精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男一号都敏俊家中出现的各种古籍、古董,以及女一号千颂伊梳妆台上出现的各种化妆品、手包,都是花了心思的,决非随意的拼凑。比如都敏俊提到的《九云梦》,那是朝鲜历史上一部相当于《红楼梦》的爱情巨著,放到电视剧中便能更加凸显出男主人公的品位,有助于观众加深对这个角色的理解;而千颂伊的化妆品、鞋子、包包,无一不是国际品牌潮货,它们的出现也更加彰显出女一号作为国民女神的巨星地位。
    无独有偶,韩国的古装剧在这些细节方面也做得非常好。当年爆红的《女人天下》《明成皇后》《大长今》《王与我》等剧,光人物的服饰,小到一个头饰、一双云鞋,大到一件唐衣、一件斗蓬,都是经过极其认真的考证后才设计出的,在这一点上,国内剧,我想,也只有李少红导演十多年前执导的《大明宫词》《橘子红了》才可以与之媲美吧!
    当然,剧情的设置是重中之重。我看过太多剧情不严谨、前后难以自圆其说的国内影视剧,这大概便是编剧集体创作的最大弊端。这还不是最坏的,更令人不解的是剧情完全脱离生活,人物的思维更是诡异而幼稚,好似大脑短路了,可韩剧,即便是《来自星星的你》这样带有魔幻色彩的电视剧,已在地球上生活了四百多年的外星人都敏俊,除了拥有一些特异功能外,不还是一个活脱脱的现代人嘛!
    我们之所以追星,之所以喜欢都敏俊,并不是因为他是外星人,而是他对千颂伊深沉不计回报,甚至可以为她牺牲性命的爱。爱情总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事,它给了我们太多关于美的想象与憧憬,而《来自星星的你》便在上一个刚刚过去的冬天为我们捎来了这份感动,让我们与之共鸣,并心无旁骛地与千颂伊一起笑、一起哭。重要的不是外星人的身份,重要的只是一对红尘男女的痴爱,尽管都敏俊来自外星,但他的生活却是地球的、韩国的,在千颂伊和所有观众面前,他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担当的好男人,他周遭的世界也完全没有脱离现实,无论是语言服装,还是心理活动。
    是的,合理的并且完全融入到市民生活中的剧情才会让观众心甘情愿地接受。如果都敏俊被设置成美国大片中的外星人形象,如果《来自星星的你》被拍成一部完全脱离现实的科幻剧,那么,今天还会有那么多人喜欢都敏俊,疯狂追看这部剧吗?
    很明显,韩剧,特别是《人鱼小姐》《女人天下》《大长今》《来自星星的你》这样的超热剧,能够点燃中国火爆的收视率,是与韩国电视人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踏实不投机取巧的工作态度分不开的。那么,我们中国影视人究竟能从中学到些什么?我想说教是没有用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当《人鱼小姐》《大长㒱》《来自星星的你》登陆中国时,这些韩剧与内地同期播出的中国制作的电视剧的收视率对比,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pic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