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吾国与吾民

(2010-02-19 14:40:24)
标签:

宗教

吾国与吾民

林语堂

中国

文化

分类: 文心(读书观影雕文)
阖上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有一些淡淡的惆怅,因为从头看到尾,好些地方居然没看明白,但大致的文理还是看懂了的。林语堂先生的见解,有很大之一部分我是不赞同的,毕竟这不是一部小说,而时代发展至今,这种见解类的文字自然是跟不上趋势的。其中说到苏小小处,明明应是南朝之伎,怎么会被写成唐代之人?现在还没看过英文原版,所以究是翻译者错译还是作者本人搞错尚有待考证。其他之处亦然,最不能赞同者当属林先生关于中医及足球的描述。之于中医药,林先生似乎持着不屑一顾的态度,我想这一定与之从小就接受基督教会学校教育的缘故,一个将近三十岁才知道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的“孟姜女哭倒长城”故事的中国人,你还能指望他真切地了解中国之全部吗?所以余认为林语堂先生这部《吾国与吾民》只是写给西方人看的(他本来就是写给欧美人看的),难免失之偏颇而出现幼稚之处,也不无迎合西方人口味之嫌,当作小品文犹自可,而真要当作西方之了解中国之窗口确实不近情理。中医药在中国发展何止千年,存在即有其存在的道理,而且中国人这数千年来的病痛在西医没有传入之际谁人不是由中医之草药治疾疗疾的?俺甚至相信,当林语堂先生的母亲刚生下他在家坐月子之际肯定吃了不少的炖母鸡来补身子吧?然这就是中医之养身之术,咋一落地就深受中医药之惠的人能对中医采取淡然漠视的态度?再说足球,林先生一提起这项运动就认为这是西方人的健身之项而非中国人所喜,看来他是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问题,要是他活到今天,目睹今日中国足球之“壮举”,一定会大叹其见闻之局限。中国人对足球之兴趣决不亚于书法绘画之艺,时至今日,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势,因为无论是踢球者还是玩球者观球者说球者,无一不深陷某种陶醉中不能自拔,怎么能说中国人不喜欢足球呢?呵呵。当然,今之国人喜欢足球本身比之喜欢足球所带来的利益要逊色得多,但啥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不需要用利益来驱使之发达发扬呢?吾之不喜中国足球并不代表中国人之不喜足球,所以林语堂先生在这点的看法上是受了时代之局限,未能及早洞悉足球在于今之中国发达昌盛之景。当然,有人会说足球运动在中国古来有之,但那之时叫做蹴鞠,虽然在形式与体制上与足球大同小异,但玩习的目的是明显不同的,这点先且扯过。
再说林先生的其他观点。林先生认为忍耐、无可无不可、圆滑是中国人的恶德。自然,这话说得不一定就错,就忍耐一项而言,古今之中国人都认为是大大的美德,恕不知一味的忍耐就会丧失人类之追求自由之本性,那社会还如何发展如何昌盛?不管怎样,都劝导人以忍耐加之,且载之以美德,那不是变向地要将这世界所有的错误都通通接受吗?这观点有一句歌词唱得很好——原谅这世界所有的错!哈哈。无可无不可,我倒不认为也是一种恶德,只不过说明人性之淡泊而已,这自然也扼杀了人类追求的积极性,但一事都得分两面来说,过分追求则会造成利欲心不断膨胀,那自然不是什么好事。圆滑在这部译本中称为老猾,这也是中国人习以为常并大力推行的一种无上“美德”,这点我和林语堂先生的观点相同,圆滑其实就是老奸巨猾的代名词,而与老奸巨猾并行的多为尔虞我诈、两面三刀、阳奉阴违,国人皆认为后三种之形容为恶习,奈何偏要认为圆滑是一种美德?因这实在本身就是一丘之貉嘛!
林语堂先生在这部书中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国人之文艺生活,特别是古诗词的阐述,但予认为,中国的诗歌惟有中国之汉语才能领会其完美的意境,无论翻译成何种别国语言,用怎样富丽堂皇的词汇作出铺陈都不及汉语之百分之一的魅力,所以跟一个不懂汉语及其语境的外国人来讲唐诗,那简直是对牛弹琴,所以想当然,这些文字是完全不必要的。谈到宗教,林先生固认为中国本无宗教,佛教是从印度拿来的,儒教只是一种生活精神,本并非宗教,而仅剩下的就是被世人目认为中国惟一宗教的道教,但林先生似乎对道教也持一种消极抵抗的态度。说实在的,所有的宗教无非是一种变向的社会束缚,而这种束缚却显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心灵力量及道德力量,这是人类所需要的,所以无可厚非,凡一切导人向善的精神规律都是美的。之于道教,予认为也不可算作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故事中最为广泛流传、脍炙人口的就是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而众所周知,王母娘娘就是上古传说中的西王母,而这位西王母究为人为神还是值得考究的。当然,我们不能将老子之道家思想与后世的道教混为一谈,且不论西王母究为人为神,总之她是一个外来文化的符号,因为她本不是中国本土的精神领袖,而是当世时的粕来品,是从遥远的西方传入中土的。引伸开来看,其实中国本无圣人,伏羲、轩辕、女娲、神农,哪一个不是从当时的西方之地甘肃等地进入中原的?所以,中土之圣人实则出自西土,然道教之圣迹仙谈自然也是从西方传入东土的,然这属于考古学及历史学、地理学范畴的问题,略过不提。
最为称道的是中国人的庭园诗意。予虽在水泥钢筋铸成的都市中穿流,然心中却是无时不刻不在奢望田园式的诗意生活,于山中筑一茅庐,庐前有桃林,庐后有荷池,抬头明月,低头冷溪,该是一种何等的惬意!然今日之人为何像一窝蜂儿似地通通挤进都市之中,非要把自己奋不顾身地装进那一只只火柴壳中呢?回归吧,回到山水之傍,让心傍着一轮明月,那才是真正的中国意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