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龚德位
台湾作家龙应台杂文集《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对国人的冷漠、软弱、自私、无规则等劣根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仿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我”的影子。就标题本身就足以震撼到你,为什么不生气?直白的发问让人发颤。但面对种种,我们又拿什么来生气呢?
前不久,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南国书香节开讲座,由于座位有限,很多观众不得不站着听。然而,会议厅最前几排的“留座”却稀稀拉拉没坐几个人。现场有人表示,这些座位是给“领导和嘉宾”留的,一般听众不能坐。见此情景,易中天说:“请站在后面的观众往前移,不要怕坐官员的位置,他们来迟了,就应该站着听。”想必易中天教授的的心里也是极为不平静的,这是一种什么心境?是何等不平常的圆场啊。如果不是易中天教授喊话,是不是因为领导忙,主办方就容忍领导晚点到场;是不是领导没来,这些座位也得留着“不许坐”。还记得前些年“让领导先走”的话音吗?有“事故”时,领导先走,没“事故”时,领导们可以晚点到场。面对如此多的大会小会以及各种讲座,我们就面对一个可供坐下的座位,我们没理由坐下去,我们又拿什么来生气?
前些日子,一友人告诉我他单位关于评先评优的故事。站在事件本身外围可以好好欣赏这事件的运作流程,领导们为了公平公开往往会在大会上嚷嚷一通精神,然后集体研究,最终确定结果。但领导的个人意志往往在很多时候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即使在看似公平公开的氛围下,大家都会“心照不宣”,按“章”办事。有的部门,当然也包括政府,个人意志的产物太多,往往运作的效率大打折扣,有时候甚至会背离正确的方向而相向而驰。但人们起初仍觉得很合理,很科学,只有出事了才明白原来有这么一出“戏”。在公司,在部门,在你的工作岗位,你往往不能多说什么,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努力工作。面对很多异常的境遇,你又能拿什么来生气呢?
我们真的会生气,这是肯定。但生气过后你也许会更生气,生自己为什么要去生这个气,因为完全有可能因为生气而让你期待的结局更糟糕。生气不行,不如不生气。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期待可以“合理”地生气,如果谁保障了这一点,谁就会赢得主动权,个人如此,领导们、政府也亦然!■
附后:查看 博主更多文章 或给博主留言, 喜欢我博客的朋友可以加我QQ:670821459(注明博客),也可以加入“老龚有话”QQ群:176386609(注明博客)进行交流讨论,热忱欢迎大家光临!策划约稿、宣传推广、广告合作、专栏合作、情感倾诉等请联系,邮箱:670821459@qq.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