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汉子”精神是我市宝贵的文化遗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潍坊文工团的演员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当时分管演出任务的导演是王观光与演唱队队长周家昌。这时,国内一大批优秀的文艺节目诞生,如《洪湖赤卫队》《救救她》《江姐》《雷雨》《窦娥冤》《红珊瑚》《她含笑死去》等等。
当时文工团从学校里招收了一批爱好文艺的学生进来。由于年纪小,基础差,难胜大任。怎么办?当时团里领导与王观光便用党的光荣传统来教育、启发年轻的团员们,要学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革命精神。通过启发教育,有四位十五六岁的姑娘站了出来,敢于担当重任,敢演女一号人物,而且演出获得了成功。这下震惊了全市,被人们用“四条汉子”的称谓来褒奖她们,汉子,就是顶天立地人。成为当时人人皆知的文化佳话。
谭丽君,潍城人,1954年生,在《江姐》剧中饰演江姐;在《窦娥冤》剧中饰演窦娥;话剧《救救她》中饰演女一号。胡卫东,高新区人,1957年生,在《洪湖赤卫队》剧中饰演韩英;《江姐》剧中饰演江姐;《雷雨》剧中饰演繁漪。马永平,奎文区人,1955年生,在《她含笑死去》饰演女一号;《江姐》中演杨二嫂;《小二黑结婚中》饰演小芹。张倩倩,奎文区人,1954年生,在《江姐》中饰演江姐;歌剧《红涛河畔》饰演女一号;《雷雨》中饰演四凤等。
笔者在与这四位女演员交流时,她们首先感谢的是老艺术家王观光。当时自己确实有冲动的革命情感,但若没有导演专业的谆谆教导,是绝对完不成任务的。现在退休了,时刻不忘恩师,所以每年的暑季,四人都要从各地汇聚到潍坊探望恩人王观光。王观光说:当时若没有这“四条汉子”担起大任,我这个导演就没法当了!
用今天的观点看,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与文化遗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
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革命精神是传家宝,我们还要继续发扬下去。
(本次会面,文史作家于家干参加;王观光现在的学生孟华参加,并邀请摄影师孟繁军老师录像)
前一篇:沉痛悼念潍坊文史工作者李虎强先生
后一篇:潍县绸布店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