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的防火间距和火灾危险性分类

标签:
变电站防火间距 |
分类: 建筑规范学习 |
1 第一道题:变电站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如何控制?
对于熟悉变电站设计的朋友,这根本不算是一道题。但不代表他们答对了题目,就能一帆风顺通过图审。因为,对于做民用建筑为主的图审专家而言,这绝对是个难题。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 50229-2019只规定了变电站内部的防火间距。变电站与外部建筑的防火间距仍需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018年版),具体是表3.4.1。
表中规定不同变压器总油量室外变、配电站的防火间距。这防火间距从哪里起算呢?条文说明也没提。第3.4.11条提到,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不小于10MV·A的室外变、配电站以及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压变电站,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规范第3.4.1条和第3.5.1条的规定。
室外变、配电站不仅有变压器,还有其他设备和一些建筑物,所以,众多专家的第一理解是,防火间距应该从变电站的围墙起算,否则不能保证安全。
对于全户内变电站,规范中虽然没有明确,但既然室外变电站的防火间距从围墙起算,全户内变电站也应该从围墙起算,毕竟里面的东西是一样的,区别仅是设备在室内还是室外。
这个答案有理有据,找不出毛病,但却是错误的!
正确的答案是:变电站内建筑按工业厂房控制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表3.4.1中变电站的防火间距实际上指的是室外变压器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从变压器外壳起算(具体分析见《变电站与站外建筑的防火间距应该怎么控制》)。
2 第二道题:继电器室和无含油设备配电装置室合建的建筑,火灾危险性分类是什么?
这其实就是笔者《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体系下变电站建筑防火设计》讲座中的问题5。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 50229-2019表11.1.1给出了各独立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第11.1.2 条规定,同一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任一防火分区布置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的房间时,建筑物或防火分区内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5%,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至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继电器室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是丁类,无含油设备配电装置室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是戊类。继电器室的面积占比一般不会小于5%。所以,绝大部分朋友会给出答案:继电器室和无含油设备配电装置室合建时,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是丁类。
但是,这个答案并不正确!
前文《带电缆夹层的配电装置楼火灾危险性类别》提到,虽然电缆夹层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是丙类,但带电缆夹层的配电装置室仍属于表11.1.1中的配电装置室,无含油设备时火灾危险性分类仍是戊类。同样,带电缆夹层的继电器室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也仍是丁类。但是,当这两座建筑合建时,就需按第11.1.2条确定合建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此时,电缆夹层虽然不属于独立建筑,但属于火灾危险性较大的丙类房间,面积占比大于5%,因此,合建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变成了丙类!
这是一个几乎无人能答对的难题!但并不是大家的水平都不行,而是《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 50229-2019将电缆夹层归于相应的建筑内后,变电站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产生了双重性。
3 结语
这两道题,您都答对了吗?
真正出题的并不是笔者,而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018年版)、《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 50229-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