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荷载组合和内力调整的先后顺序02——SATWE(下)

(2011-10-11 09:51:07)
标签:

荷载组合

内力调整

前后顺序

分析内力

设计内力

组合内力

杂谈

分类: 土木

三、 【地震内力调整】举例

摘自建研院PKPM讲座资料“内力调整.ppt”,时按2001系列规范。

3.1 【组合前调整】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

实例——楼层号:10,薄弱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

http://s5/middle/4da514c84aefc29116304&690

例如:剪力放大 -53.1*1.15=-61.0;弯矩放大 -222.8*1.15= -256.2 

即:地震剪力放大时,弯矩随着放大。

另外,程序对x向是薄弱层,y向不是薄弱层,但均按薄弱层处理。

本例只对单工况下内力进行调整,显然属于【组合前调整】。

 

3.2 【组合后调整】框架柱地震内力调整

八层框架,8度设防,二类场地土,抗震等级二级。

hM=1.21.25(分别为柱顶、柱底);hV=1.50。已知本层是薄弱层。

 

http://s8/middle/4da514c84aefc674ada27&690
http://s12/middle/4da514c84aefc699e42fb&690

一层第1柱柱顶 Y向(第 36种组合)、柱底Y向(第37种组合)配筋弯矩计算:

(My)T=【1.0*60.7+0.5*11.1+0.28*12.3+1.3*260.7*1.15】*1.2*1.1= 606.46 kN-m

这里1.15为薄弱层放大系数,为【组合前调整】;1.2为弯矩调整系数,1.1为角柱调整,为【组合后调整】。

【 】内为第 36种组合弯矩,已包含【组合前调整】结果。

调整系数的位置可见一斑。1.15只对地震工况调整,而1.2和1.1是对整个地震组合【第 36种组合弯矩】进行调整。同样:

(My)B=【1.0*(-29.5)+0.5*(-5.4)-0.28*(-24.0)-1.3*(-523.2)*1.15】*1.25*1.1=1040.8 kN-m

这里由于是柱底,弯矩调整系数变成1.25。

 

再看剪力调整:

一层第 1柱Y向配筋剪力(第 38种组合)计算:

(Vy) =【1.0*2.7+0.5*0.5+0.28*(-21.6)+1.3*(-159.0)*1.15】*1.5*1.1= -397.32 kN

这里的剪力调整系数是1.5。

 

配筋文件中:(Vy)= -397.0kN

 

3.3【组合前调整】框支柱-设计轴力调整

22层 = 【底3层框支 + 上部19层剪力墙】,高度61.6m,7度。

框支柱一级抗震。框支柱轴力调整系数 1.5。考察第三层第15柱。

 

第三层框支柱(柱号15)标准内力中的轴力:

http://s8/middle/4da514c84aefc728ad367&690

第三层框支柱(第15柱)设计轴力(第28种组合)计算:

【1.2*(-5148.)+0.6*(-1030.4)+0.28*85.7+1.3*161.3*1.5】 =-6457.3

第三层框支柱(第16柱)设计轴力(第40种组合)计算:

【1.0*(-4657.4)+0.5*(-798.8)+0.28*(-247.9) -1.3*(-468.2)*1.5】=-4213.2

 

由计算式可见,1.5系数只对【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力】进行放大,属【组合前调整】。

 

3.4【组合后调整】框支托梁弯矩、剪力调整

本例中,第三层【框支托梁】地震剪力的调整系数如下:

框支托梁地震剪力调整。

a

薄弱楼层1.15调整;

1.15

b

框剪0.2Q0调整;

X1.0Y1.0

c

高规 10.2.6 转换构件地震内力(弯矩、剪力)增大

1.5(一级抗震)

d

梁构件剪力调整;

剪力调整:1.3

 

http://s10/middle/4da514c84aefc7f2d7409&690

则第31梁【右端剪力设计值】计算式(第28工况)为:

1.2*(-349.7)+0.6*(-70.)+【0.28*(-28.1)+ 1.3*(-49.5)* 1.15*1.5】*1.3 = -616.17

其中薄弱层地震内力增大1.15;托梁地震内力增大1.5,属【组合前调整】;

梁剪力调整系数1.3,属【组合后调整】。

 

3.5【组合后调整】框架梁-设计剪力调整

只对梁两端的固端弯矩引起的平衡剪力进行调整,而对后迭加的竖向荷载引起的简支梁剪力不加调整。

V=ηbv(Mbl +Mbr)/Ln+VGb

Mbl、 Mbr---分别为梁左、右端,【竖向载(恒、活)、水平载(风、地震)效应】弯矩组合值;

VGb--------竖向荷载引起的简支梁剪力。

 

举例:37层,高121.55m,框架-核芯筒结构,7度,框架、剪力墙二级抗震等级 。

(框架梁剪力调整系数1.2;考察第五层编号84梁)

http://s7/middle/4da514c84aefc88b6f5a6&690

此为“强剪弱弯”的典型调整方式,属【组合后调整】。

这里要关心的是,SATWE没有采用“【固端弯矩/Ln】*调整系数”来直接调整,而是间接【调整“风+震”剪力】,然后和竖向剪力组合。

等效否?没有验证。从原理上讲好像有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