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荷载组合和内力调整的先后顺序02——SATWE(上)

(2011-10-11 09:37:56)
标签:

荷载组合

内力调整

前后顺序

分析内力

设计内力

组合内力

杂谈

分类: 土木

查高规可知,从【分析内力】形成【设计内力】的过程中,荷载组合和内力调整的先后顺序应为:

【分析内力】→【[竖向及地震]效应标准值调整,简称“组合前调整”】→【效应基本组合,形成[组合内力]】→【组合内力调整,简称“组合后调整”】→【设计内力】

 

按照SATWE编制说明(1999年12月版),软件对荷载组合和内力调整的顺序为:

1、先对【单工况下】的计算内力进行调整。包括:

(1)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调整:考虑内力重分布的梁端弯矩调幅,及考虑活荷载不利分布的梁跨中弯矩放大;

(2)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调整:包括整体调整、局部调整。

2、然后分别按【抗震】和【非抗震】的要求,完成梁、柱、墙各截面的内力组合。

3、再对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内力,按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要求,对【组合内力设计值】进行调整。

因此,SATWE软件的内力调整顺序基本符合规范要求。但是SATWE手册对【分析内力】形成【设计内力】过程中的【竖向荷载效应调整】始终单独叙述,没有体现“竖向荷载效应调整”在【设计内力】形成中的调整时机或先后顺序。

 

以下内容均摘自SATWE软件的编制说明、培训讲座文件(2010规范颁布之前),用以学习、理解软件的执行过程。显然,按照SATWE软件编制说明的习惯,【竖向荷载效应调整】不会体现。

 

一、SATWE【地震内力调整】过程

1.1 组合前调整——地震内力部分【整体和局部调整】

1、楼层最小地震剪力控制(剪重比调整);

2、薄弱楼层地震剪力放大(薄弱层调整);

3、框剪结构中,框架部分地震剪力调整;

4、框支结构中,框支柱地震剪力调整。

 

多项调整时的调整顺序,现行规范没有说明。SATWE程序按下列顺序执行:

(1)最小地震剪力系数调整;

(2)薄弱楼层地震内力放大;【地震内力放大1.25倍,而不采取该层地震剪力放大,是因为只限于本楼层内力增大,而不往下传;即:只对该楼层构件[地震剪力的作用效应],乘 1.25的增大系数。但规范规定是地震剪力】

(3)框剪0.2Vo调整;

(4)框支柱弯矩、剪力增大。

 

1.2 组合后调整——地震内力部分【构件调整】——准备阶段

1、按结构类型、房屋高度确定房屋的抗震等级;

2、SATWE抗震等级的指定;

3、特殊指定“楼层、构件”抗震等级——调整;

2002高规共计约8种情况;2010高规约9种情况。主要如: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错层处框架柱、连体结构、地下室各层内力调整等。

4、软件按抗震等级确定组合后的内力调整系数。分以下5种情况:

(1)【框架柱、底层柱和框支柱】设计内力调整

(2)【一般剪力墙结构】设计内力调整

(3)【带转换层结构剪力墙】设计内力调整

(4)【框架梁、连梁】设计剪力调整

(5)框支结构中【框支托梁】地震内力调整

 

1.3 组合后调整——地震内力【构件调整】——调整的4种做法

1、框架梁——剪力调整

只是对梁两端的固端弯矩引起的平衡剪力进行调整,而对后迭加的竖向荷载引起的简支梁剪力不加调整。

V=ηbv(Mbl +Mbr)/Ln+VGb

Mbl、 Mbr---分别为梁左、右端,竖向载(恒、活)、水平载(风、地震)效应弯矩组合值;

VGb--------竖向荷载引起的简支梁剪力。

2、框架柱——直接在最终被调整的标准内力组合值上乘以增大系数

例如:ΣMccΣMb

直接在柱上、下端标准内力弯矩组合值(其恒、活、风载和地震作用的各单项内力已由结构矩阵法求出)上乘以增大系数。

3、剪力墙——在底部加强区,若干层某个设计内力均按一个值采用

如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内各楼层)均按墙底部组合弯矩(或经过放大)进行设计。

在上下层属同一个标准层时,可容易寻找墙底部组合弯矩值,但当不属同一个标准层时,有可能:

(1)墙体上、下不对齐;

(2)不落地剪力墙;

找不到墙底部组合弯矩值,此时只能对上部墙体的标准内力组合值乘以适当放大系数作为设计值。

4、框支柱——对内力组合的个别工况内力进行调整

例如框支柱的轴力调整只对地震作用下的轴力进行。此时,在对各工况内力标准值组合之前,先把地震轴力进行放大然后再组合。

 

二、SATWE输出结果

 

2.1 SATWE内力计算结果

主要有3个文件:

1、WNL*.OUT

单工况标准内力,相当于【分析内力】。

2011用户手册P112页:WNL*.OUT文件中,地震力没有调整(但是已含双向地震组合及顶塔楼地震内力放大),且没有经过整理,即包含了梁柱的分段内力结果。

2、WWNL*.OUT

单工况标准内力,经过了【组合前调整】,如最小地震力、薄弱层放大、0.2Q0调整等。

3、WPJ*.OUT

【设计内力】,用于配筋设计。

 

2.2 分析内力(单工况内力)—【标准值、调整前】—WNL*·OUT

一般内力工况代号:

Load Case =1 —— 为X方向地震力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Load Case =2 —— 为Y方向地震力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Load Case =3 —— 为X方向风力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Load Case =4 —— 为Y方向风力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Load Case =5 —— 为竖向(恒载)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Load Case =6 —— 为竖向力(活载)作用下的标准内力,是调整以后的结果

Load Case =7 —— 为考虑活荷不利布置时梁负弯矩包络

Load Case =8 —— 为考虑活荷不利布置时梁正弯矩包络

Load Case =9 —— 为竖向地震力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考虑±0.05偏心后的标准内力单工况代号如下:

工况号:  1 -- X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工况号:  2 -- X方向(+5%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工况号:  3 -- X方向(-5%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工况号:  4 -- Y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工况号:  5 -- Y方向(+5%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工况号:  6 -- Y方向(-5%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工况号:  7 -- X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工况号:  8 -- Y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工况号:  9 -- 恒载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工况号: 10 -- 活载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2.3 组合前调整(单工况内力)—【标准值、调整后】—WWNL*·OUT

工况号:  1*-- X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标准内力(调整前)

工况号:  1 -- X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工况号:  2*-- X方向(+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标准内力(调整前)

工况号:  2 -- X方向(+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标准内力

工况号:  3*-- X方向(-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标准内力(调整前)

工况号:  3 -- X方向(-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标准内力

工况号:  4*-- Y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标准内力(调整前)

工况号:  4 -- Y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工况号:  5*-- Y方向(+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标准内力(调整前)

工况号:  5 -- Y方向(+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标准内力

工况号:  6*-- Y方向(-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标准内力(调整前)

工况号:  6 -- Y方向(-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标准内力

 

工况号:  7 -- X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工况号:  8 -- Y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工况号:  9 -- 恒载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工况号: 10 -- 活载作用下的标准内力

 

2.4 设计内力【组合内力调整后、设计值】-WPJ*.OUT

SATWE的荷载组合结果在WPJ*.OUT文件中输出,其第1行是各种荷载工况的简写字母。查WPJ*.OUT文件,如下:

荷载组合分项系数说明,其中:

Ncm --- 组合号

V-D,V-L --- 分别为恒载、活载分项系数

X-W,Y-W --- 分别为X向、Y向水平风荷载分项系数

X-E,Y-E --- 分别为X向、Y向水平地震荷载分项系数

Z-E --- 为竖向地震荷载分项系数

R-F --- 为人防荷载分项系数

TEM --- 为温度荷载分项系数

CRN --- 为吊车荷载分项系数

SW1~SW5 --- 分别为第1组到第5组特殊风荷载分项系数

 

【(Icn) --- 控制内力的内力组合号】

【LoadCase --- 控制梁内力包络的组合号】

 

不考虑竖向地震的【常规43种】基本组合: 

Ncm

V-D

V-L

X-W

Y-W

X-E

Y-E

Z-E

1

1.35

0.98

 

 

 

 

 

2

1.20

1.40

 

 

 

 

 

3

1.00

1.40

 

 

 

 

 

4

1.20

 

1.40

 

 

 

 

5

1.20

 

-1.40 

 

 

 

 

6

1.20

 

 

1.40

 

 

 

7

1.20

 

 

-1.40

 

 

 

8

1.20

1.40

0.84

 

 

 

 

9

1.20

1.40

-0.84 

 

 

 

 

10

1.20

1.40

 

0.84

 

 

 

11

1.20

1.40

 

-0.84

 

 

 

12

1.20

0.98

1.40

 

 

 

 

13

1.20

0.98

-1.40 

 

 

 

 

14

1.20

0.98

 

1.40

 

 

 

15

1.20

0.98

 

-1.40

 

 

 

16

1.00

 

1.40

 

 

 

 

17

1.00

 

-1.40

 

 

 

 

18

1.00

 

 

1.40

 

 

 

19

1.00

 

 

-1.40

 

 

 

20

1.00

1.40

0.84

 

 

 

 

21

1.00

1.40

-0.84 

 

 

 

 

22

1.00

1.40

 

0.84

 

 

 

23

1.00

1.40

 

-0.84

 

 

 

24

1.00

0.98

1.40

 

 

 

 

25

1.00

0.98

-1.40

 

 

 

 

26

1.00

0.98

 

1.40

 

 

 

27

1.00

0.98

 

-1.40

 

 

 

28

1.20

0.60

0.28

 

1.30

 

 

29

1.20

0.60

-0.28

 

-1.30

 

 

30

1.20

0.60

 

0.28 

 

1.30

 

31

1.20

0.60

 

-0.28

 

-1.30

 

32

1.20

0.60

0.28

 

-1.30 

 

 

33

1.20

0.60

-0.28

 

1.30 

 

 

34

1.20

0.60

 

0.28 

 

-1.30

 

35

1.20

0.60

 

-0.28

 

1.30

 

36

1.00

0.50

0.28

 

1.30 

 

 

37

1.00

0.50

-0.28

 

-1.30

 

 

38

1.00

0.50

 

0.28 

 

1.30

 

39

1.00

0.50

 

-0.28

 

-1.30

 

40

1.00

0.50

0.28

 

-1.30

 

 

41

1.00

0.50

-0.28

 

1.30

 

 

42

1.00

0.50

 

0.28

 

-1.30

 

43

1.00

0.50

 

-0.28

 

1.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