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寒气重*经典话养生——乙巳立冬随笔
(2025-11-07 10:48:34)
标签:
立冬《黄帝内经》《道德经》无死地茶 |
分类: 闲人文稿 |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疲厥,奉生者少。
今日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古人说的立冬意思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上网浏览,各个平台包括电视节目谈冬季养生的内容极多,看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养生越发重视起来了。
循季谈养生大多是遵循于《黄帝内经》,特别是文章开始引用的《四气调神大论》。引文大意是:冬天是阳气闭藏的季节。此时水冰地坼,阳气蛰伏,不宜打扰,人要早卧晚起,注意保温,不要外露皮肤,免得把阳气泻出去。这是顺应冬天的养藏之道。逆此道就会伤肾,影响春天阳气的生长。
其实这段话含义很深,其中的“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有无穷的韵味。要想深入了解这句话,可以参阅《道德经》第五十章,原文如下: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这段话的意思是:
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属于长寿的,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占十分之三;人过分的奉养生命,违道妄为而走向死路的,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
听说,善于养护生命的人(指余下的十分之一),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文中的“善摄生者”指的就是真正懂得养生,真正珍爱生命的人。这样的人极少,只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见“善摄生”不是件容易的事。
细读老子的文章可以知道,“善摄生”之难,难在人们的认知,本来可以达到十分之四的比例,却因为“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而减少了十分之三,理由居然是“以其生生之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保养不得法或保养过头了。
比较两部经典可以看到,作为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给出了很具体的方法:
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老子的方法则只有三个字:“无死地”。翻译过来也不过就是六个字:“不入死亡领域”。如果我们再深入探讨如何不入死亡领域?得出的结论又回到了三个字:“不作死”。用百姓的话说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用王弼对此句的解释就是:“斯诚不以欲累其身者也,何死地之有乎?”翻译过来就是:
如果真的做到不让欲望来拖累自己,哪里会让自己置于死地呢?
学习经典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吧。然而,最简单的往往又是最难做到的。人们减少欲望都很难,更别提不让欲望拖累自己了;所以,才有十分之三的人走在“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 的路上。最简单的例子,凡人类所需的鱼、肉、水果、蔬菜、清茶、五谷杂粮,足可以健康养生;如不是特殊需求,并不需要额外营养补品,然而每年都有许多人反其道而行之,甚至上当受骗而不悔,岂不哀哉!
立冬了,确实需要“补冬”,今天吃顿火锅应该是不错的主意。饭后别忘了为自己泡一杯好茶,就泡一杯老枞蜜兰香吧,再对自己和朋友说一声“冬日快乐”!如此,所需的身心营养已经齐备了。
小贴士
进此季开始,红茶、老黑茶、老普洱当令。隔年岩茶、凤凰单丛、茉莉花茶、春季红茶、对不同体质之人各有好处。
——《好好喝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