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雨人情暖秋茶翰墨——写在小雪
(2024-11-22 10:36:42)
标签:
小雪吴老韦芳新书贡茶院茶 |
分类: 闲人文稿 |
前几天,一场细雨,在初冬的时候缠绵地落到京城。一夜过去,阳光依旧。街头银杏叶更黄了,依恋的从枝头慢慢飘落,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西山的枫叶灿如春华,几树柿子点缀其间,那金灿晶莹的果实看着就让人欢喜。这几日,正是京城最美的季节。
不觉间人们已经换上了冬装,转眼已到小雪节气。自然界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天地闭塞转入严寒的冬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不知今年京城的第一场雪何时到来,雪后,寒冷就真的到来了。
寒暑变迁,人情冷暖;寒暑变迁有序,人情冷暖无常。正因为此,人世间的美好才更值得珍惜。15日那天,应张阿姨和吴老的小公子之邀在亚运村无名居相聚了一次。吴甲选先生是我最尊重的老茶人,虽然年龄长我很多,是父执辈,但相处时却有忘年交之感。吴老喜欢我作的诗词,经常书写出来送给我,我也会用到自己的书中。先生仙逝后,我与张阿姨一直保持着联系,此次他的小儿子从美国回来探亲,提出一聚,我当时正在成都,便推掉了,本以为缘吝一面,谁知回京后吴公子还未离京,再次相邀,我自然应允。因吴老与韦芳、韦冬姐弟另有因缘,便相会在一起了。
吴公子小我四岁,与吴老长得很像,同样给人敦厚温润的感觉,学识也很渊博,在美国拿了三个硕士学位,可见也是出色的人才。席间自然会谈到与吴老生前交往的事情,我很高兴看到张阿姨走出了伤痛的心境,与上次见面相比,她已经可以主动聊起这些往事了。倒是吴公子,席间两次眼角湿润,亲情显露,大家转移话题后便揭过了。韦芳拿出刚刚出版的新书《跟着节气好好喝茶》送给他们,并翻到有吴老书法一页与他们合影。这次聚会宾主尽欢而散,希望此情永在。
说到韦芳的新书,却也拖了好几年才完成,本月刚刚面世。如她所说,这本书可以说是从另一个角度、用散文笔法对我《好好喝茶》一书中相关部分的展开与落地。如同我在本书封底题词所言:
茶与节气的结合是先天的,我们喜欢的“明前茶”、 “雨前茶”、“冬片”都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它们的关联性。当两者与我们的身心发生更紧密的联系时,你会突然发现,正确利用这种关联性,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不可思议的益处。
韦芳从我学茶十五年,是我弟子中比较勤奋的,本书的出版算是她这些年努力的成果之一,更是新阶段的开始。今天小雪节气,她正在湖州大唐贡茶院举办新书面世的茶会。
大唐贡茶院始建于唐大历五年,即公元77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专门为朝廷加工茶叶的——“皇家茶厂”。 此处“接天目之气脉,引太湖之和冲。环山面水,求天地之合德;负阴抱阳,得日月于其中。”为顾渚山之胜地,太湖畔之佳境。原建筑已毁,现为重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想此时:陆羽阁中茗烟氤氲,鸿渐楼内翰墨飘香。闲人懒散,未能身至,寄诗贺之。希望我们的茶文化传承有人,久盛不衰。
《寄贺贡茶院书会》
太湖环贡院,顾渚蕴岚光。
鸿渐遗风在,境亭诗韵长。
木阁喧笑语,金蕊绽芬芳。
冬雨人情暖,秋茶翰墨香。
今日京城阳光明媚。此节气时北方多已供暖,室内热室外寒,更兼阴阳不交而易燥,以见雪为佳。若不见雪,燥气愈重,人易受病,老人尤要注意保养。保养的方式很多,按节气喝茶是很好的方法之一。今天我给自己冲泡了一杯认真存放了几年的黄金白露,这款在白露前后制作的特制红茶以它特有的玫瑰花香和温润的口感带给我发自内心的愉悦。在初冬的季节,阳光尚暖,茗烟袅袅,远离尘世的喧嚣,在读书品茗中度过小雪的午后,何等惬意。
京华闲人于京华三韵轩
小贴士:
此季适宜茶品:红茶当令、乌龙茶(忌喝新上市秋茶)、白茶、各类远年黑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