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夕接处暑*问情为何物——癸卯处暑

(2023-08-23 20:02:28)
标签:

处暑

罗刹海市

花妖

刀郎

分类: 闲人文稿

近两月最轰动歌坛的毫无疑问就是刀郎新歌《罗刹海市》了,由此而引起的是非褒贬、人间龌龊远远超越了音乐本身,不知此事最终落幕时会有多少人设崩塌。正是:山歌一曲锋如剑,斩落遮羞布几重。

关于这首歌的解读遍网皆是,良莠不齐,我就不再多说了,让我想起这首歌是因为昨天的七夕和少游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鹊桥仙》

“七夕”佳节最动人的文化因素当然是“鹊桥相会”。这一美丽而忧伤的传说让多少两地分居恋人凭添许多惆怅,而把这段人仙相恋描述得最为动人的当然是上面的这首少游词。

蒲松龄《聊斋》是公认的讽刺现实小说,同时又有许多人仙相恋的佳作,《罗刹海市》恰好是把这两个主题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佳作。“海市”是人仙相杂的贸易市场,如书中说:“海中市,四海鲛人,集货珠宝。四方十二国,均来贸易。中多神人游戏。云霞障天,波涛间作。”原作以“海市”为分界线,前半篇写马骥出海遇飓风误入以丑为美的罗刹国,后半篇写马骥在海市结识龙宫三太子,由此因缘娶了龙女,两情相悦,感情甚洽。后因马骥思念父母,回家尽孝,于是人仙两隔。故事中的龙女有情有义,乐观明理。分离三年后,她把马骥的一对儿女送回给他并附书道:

忽忽三年,红尘永隔;盈盈一水,青鸟难通,结想为梦,引领成劳。茫茫蓝蔚,有恨如何也!顾念奔月娥,且虚桂府;投梭织女,犹怅银河。我何人斯,而能永好?兴思及此,辄复破涕为笑。——蒲松龄《聊斋·罗刹海市》

她在思念丈夫时想到了嫦娥,想到了织女,借此来宽慰自己,遂破涕为笑,其乐观潇洒如在目前。

刀郎根据自己需要只用了故事充满讽刺意义的前半段,并且明确说“这是人类的根本问题”,可以视为“聊斋”讽刺精神的延续,谁都可以对号入座;而后半部分与他的主旨无关,自然被他省略了。省略是因为需要,而不是不要,人仙恋真情更多被他熔铸到极为动听的《花妖》这首歌中:

我是那年轮上流浪的眼泪

你仍然能闻到风中的胭脂味

我若是将诺言刻在那江畔上

一江水冷月光满城的汪洋

我在时间的树下等了你很久

尘凡儿缠我谤我笑我白了头

你看那天边追逐落日的纸鸢

像一盏回首道别夤夜的风灯

我的心似流沙放逐在车辙旁

他日你若再返必颠沛在世上

若遇那秋夜雨倦鸟也淋淋

那却是花墙下弥留的枯黄

君住在钱塘东

妾在临安北

君去时褐衣红

小奴家腰上黄

寻差了罗盘经

错投在泉亭

奴辗转到杭城

君又生余杭

只读这歌词,就美得让人窒息,李商隐的朦胧之美与江南民歌的鲜明画面感完美结合;如果再去探求里面的深情,已经不需要辨明用的是《聊斋》里面哪个故事,完全可以视为他的再创作。他在追寻人心中最深的真情,这真情更契合深浸在七夕中的那种永恒情感。

歌很好听,但毕竟有些忧伤。今天处暑,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还是让凉爽的秋风带去那份惆怅,泡上一杯茶,在“容平”的心境中期待丰收的喜悦吧。

 

                                         京华闲人于京华三韵轩

                                              癸卯处暑

 

小贴士

此季适宜茶品:乌龙当令,白茶最佳,绿茶亦可。新岩茶忌喝,新暑茶忌喝。

——《好好喝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