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蓬莱不远君当已归——忆吴老

(2022-06-03 11:04:01)
标签:

端午

吴甲选

风度

谦逊

蓬莱

分类: 闲人文稿

               题记:端午,一个适合怀念的日子!

我接触的人里谈得上风度夺人的只有两位,一位我不知其名,是我中学班主任田老师的叔叔。2005年的时候,我正在老舍茶馆做茶文化顾问。田老师联系我,说他的叔叔从海外归来探亲,想到著名的老舍茶馆看看。我代为安排了,自然也会到场照顾。当我见到这个坐在轮椅中的老人时,不禁为他的风度而赞叹。接触的时间不长,以后也再没见过,但老人家言谈举止流露出的学识与教养给我留下来极深的印象。

 

另一个便是吴甲选先生。这两位老人家很相像,相像的不是外貌,而是一种内在气质流露出的外在风度。八十多岁的老人自有一种潇洒,无需过多了解,便带给人亲近甚至倾慕之感。后来才知道,他曾做过中国驻牙买加全权大使,有这种气质也就可以理解了。或许因这第一面的感觉,加上吴老的仁厚与偏爱,我与吴老很快成了忘年交,不仅每年都要聚几次,到后来大年初五成了常态的聚会,直到疫情严重后才中断。

接触时间长了,对吴老的谦逊感到由衷敬佩。众所周知,他是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的公子,从小在父亲身边受熏陶,虽没有子承父业,但对茶的爱与了解不逊色于很多的专家。可是在各种会议上请他发言的时候,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在茶上是外行”。对比那些拉大旗作虎皮的投机者,吴老给我们展示了真正的茶人之德。不仅在茶上,我们聊天时的任何一个话题,只要不是他的专业,他都会认真地倾听。记得有一次我们聊起了“禅茶一味”的话题,老人家极感兴趣,不仅提出了很多问题,后来还拿了两本有关的书去读。这让我大为吃惊,不要说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就是许多求学者都难以做到。

张素娟阿姨说他忠厚善良,身边有许多同事和朋友,好像没什么“敌人”。其实吴老超越了“忠厚善良”的层面,而是到了慈悲的境界。帮助别人摆脱困境,给与别人快乐,是他最常做的事情。不少茶友都得过他的惠泽,若是对传播茶文化有益处的事他更是不遗余力。在送我的新版《茶经述评》题词是:“茶人精神永相传”,给我弟子韦芳的题词是:“做好茶文化传播者”,真实地流露了他晚年的心愿。我的《好好喝茶》一书要出版了,老人特地用钢笔和毛笔分别抄录了我书中提出的“茶人八德”,让我随意使用,并题词道:

茶文化是灿烂的华夏文明一部分。传承并使之走向世界,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茶人的使命。好好喝茶,用心灵品味这盏茶汤,你一定会爱上这大自然的赐予。——九旬茶人吴甲选

看到这段话我似乎看到了老人家对茶的那份深沉的爱和广博的心怀。

一个人的心胸与见识到了相当的高度,就会知道,人世间的是非、烦恼、争执都是自己愚痴带来的恶果,唯有智者才能化繁为简,举重若轻。素娟阿姨说他“忠厚善良”,我不忘他初见时的“风度”与认知后的“谦逊”与“慈悲”,其实在吴老自身看来都是自然之事,因为他已到了摒弃世间的小聪明,拥有了智慧的境界。

老子在谈论何为得道之士时有这样一段话: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大概意思是:

古时候善于行道之士,微妙通达,深刻玄远,难以认知。正因为难以认知,所以只能勉强来形容他:

小心谨慎啊,像冬天涉足江河;

    警觉戒备啊,像防备四周的围攻;

    庄重严谨啊,像在做宾客;

    洒脱可亲啊,像冰块缓缓消融;

    淳厚质朴啊,像璞玉浑金;

    旷远豁达啊,像深幽的山谷;

    宽容随俗啊,像不清的浊水。

    谁能在动荡中安静下来慢慢的澄清?谁能在动荡中变动起来慢慢地推进?

    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读着这段话我想起了这位老人,认真工作,谨慎办事,心胸旷达、与人宽容,不正是得道的迹象吗?樊英茶友由衷叹道:“(吴老)清高但不孤傲,儒雅但不迂腐,和蔼而不失庄严… 正所谓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可见大家的认知是有惊人的相通之处的。所谓的“得道之士”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不是装模作样的大师,不是名满天下的专家,不是目高于顶的狂人,而是生活中那些真实而质朴的智者,真正做到了“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老人享年95,挥一挥手,洒脱而去,一如既往,不愿给别人添一点儿麻烦。他不是没有牵挂,他的亲人,他的朋友,他未竟的心愿,包括即将开始拍摄的电影《吴觉农》,这些都是他的牵挂,但他依然潇洒地走了。先生的离去方式,民间称之为喜丧,佛家称为福报;没留下太多悲伤,却留下深深的怀念。怀念同游江南茶区,怀念同品天下名茶,怀念探讨茶道神髓,怀念每年“破五”的欢聚。先生一身正气,儒家称为浩然;先生淡泊名利,道家赞为忘世;我则称先生为真正的茶人。

先生走好!仅以清茶一盏,茶人八德,遥祭先生,赞曰:

礼洁正己,静谦清和,善道之士,天喻其德;

君来春暮,君去夏初,发陈蕃秀,利民之属;

风轻云淡,水远山高,先生所愿,唯茶是昭;

茗烟绕盏,茗心入空,星汉灿烂,耀耀茶星;

蓬莱不远,君当已归,与君相别,歌咏长随!

 

 注:

1、         茶人八德:礼为茶之先 洁为茶之表 正为茶之相 静为茶之基 谦为茶之德 清为茶之神 和为茶之魂 道为茶之至。

2、        君来春暮,君去夏初。吴老生日谷雨前,为暮春,时属“发陈”;忌日小满时节,为初夏,时属“蕃秀”。

3、        范仲淹《斗茶歌》: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4、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京华闲人于京华三韵轩

                                          壬寅端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