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树峰感悟
树峰感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09
  • 关注人气: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之路&主动成长

(2020-05-30 21:35:15)
标签:

教育

分类: 读后感

最近正在读两本书,一本是刚刚买来的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2.0——如何教对数学课》,另一本是刘善娜老师的《把数学画出来——小学画数学教学实践手册》。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两本书。

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2.0——如何教对数学课》是对种子课更深入得思考,是俞正强老师《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的继续。《种子课2.0》是顾明远先生作序。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教对数学的问题讨论》,下编是《教对数学的路径把握》。上编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道理,下编是以具体课例讲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方法。最后面是郑毓信和王泠一的关于《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的书评。这本书我刚刚读了开始,我就已经感觉到俞正强老师智慧的大脑、独特的思考力,俞老师给我带来的是震撼。

刘善娜老师的《把数学画出来——小学画数学教学实践手册》是刘老师的一个课题总结。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画数学,让思维可视化》,刘老师讲了画什么、画有何用、怎么去画;下篇是《画数学,让课堂生动起来》,刘老师讲了上课要画,具体讲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在课堂上画好;刘老师也讲了下课也画,具体展示了她每个年级的作业设计。整体上讲,刘老师的这本书内容详细,详细记载了刘老师的想法和做法,能够给老师们提供可模仿的示范,可操作性很强。这本书陈洪杰老师和唐彩斌老师作序,序写的很好,尤其陈洪杰老师的序概括的准确全面。

下面转入这篇文章的正题,也就是我读这两本书的两点思考。

一、教学之路

这是我读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2.0》要说的感想。俞老师在书中(第17页)写到:

“提高我们的教书水平有两条路走:一条是“术”;另一条路是“术”下面的“道”,也就是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教书表面上是我们怎么上课,骨子里是我们和孩子的关系。”

我对俞老师的这句话感触很深,下面我谈谈我的想法。

我想说,俞老师讲的可谓非常准确。我用我自己的话说说俞老师话的意思。俞老师说提高我们的教书水平有两条路走,一条就是教数学的方法,主要是教学技能方面的,另一条就是在教学技能方面之下的促进教学的策略等,这个策略就不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技能了。而相比较这两方面(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方面之下的促进教学的策略),更重要的是第二个方面。教学表面上是我们怎么上课,也就是说表面上看是“术”,骨子里是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也就是骨子里是“术”下面的“道”。从俞老师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是“术”重要,还是“道”重要?可以说“术”是很重要,但是“道”比“术”更重要。

由此,我谈一谈现实中的老师。很多老师重视“术”,很多老师重视怎么把学生教会,怎么高效的提高成绩,很多老师的做法是重复讲、重点强调、多做练习、对学生很严厉,对一些学困生和问题生更多的是批评等等,这些偏重“术”。而真正高手,是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在师生情感上很好的沟通,让学生亲近老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和蔼可亲、可以亲近的人,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当然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要恰当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样的细心的“道”再加上精要的“术”,所以孩子一定能教育好,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很高。

二、主动成长

这是我读刘善娜老师的书的感想,我是从陈洪杰老师的序中读到的。陈洪杰老师讲到:

“不是领导要求刘老师要记录自己的教学——每天上课、改作业已经够累的了,而是刘老师自己要记录教学得失。如此,有了第一本书。也不是领导或有关部门要刘老师研究探究性作业,而是刘老师自己想看到学生的学习,想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如此,有了第二本书……

我觉得,刘老师你是一个自得其乐的人。什么叫自得其乐?就是在工作当中总是要找到一点乐趣,总是要做一点事情,总是不满足于机械重复,总是要寻求意义的。主动发展,才会有内动力,才会持久。”

这两段话说出了刘善娜老师成功的原因。他的成功不是因为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固然领导安排的工作要干好,但是不能仅仅就这些。你看看,刘善娜老师在领导安排的工作之外干了什么?她每天记录教学得失,写教学日志;她进行课题研究,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展。她的成功在于她自己的主动发展、主动成长,她的成功在于她自己渴望进步。

那我们回到现实。现实是什么样的?现实中我觉得存在三种人:一种人就是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干的很好的人。这样的人已经很不错了。一种是干领导让干的事情,只能完成或者说只是应付过去,当然工作干的并不出色。还有一种,就像刘善娜老师这样的不仅干好领导安排的活,而且还主动成长的人。这三种人分别是三种状态,我想像刘善娜老师这样主动成长的老师,最后都能成为专家,他们的成绩也是显而易见的。

还有一方面我想说的,一个人主动成长最终很容易成功。如果一个人被逼成长,如果没有外因最终这个人就很容易放弃。主动的人,做事情更持久;被动的人,往往成功是短暂,往往是昙花一现。正如有这样一句话:一个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因此可以看到主动成长的力量。

一个学校主动成长的教师越多,那么这个学校就能够出更多的名师,那么这个学校就能够尽早成为名校。因此教育需要很多主动成长的教师。

总之,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主动成长,走正确教育教学之路,从而促进学生们健康成长。

2020年5月30日21:30写于县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