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google.cn/url?q=http://www.ticket.com.tw/pics/drama/3941.jpg&usg=AFQjCNFyE7n5BdT6VbAeKaZ2hoxL-ZTGqw
舞台由好幾個圓組合起來,中央擺了張椅子,兩個小丑裝扮的一百零一歲的畸形老人,像老鼠一樣地躡手躡腳地出了場,她問他說,「要不要先坐一下?」,他答:「好啊!坐一下、坐一下!」然後兩個人一起在椅子上坐下,摸著凸凸的肚子,用一種很可愛的聲音一起「呼~」了一聲,接著這個對話又重複了N遍,兩個老傢伙也興高采烈地重複尋找各種坐的姿勢……
整部戲是由Ionesco的《The
Chair》改編,一對老夫妻在一個封閉的空間裡生活著,每天窮極無聊地重複著一些扮演的遊戲,在語言的扮演中兩個人彷彿活在另一個世界裡,逃離了生活的苦悶與不如意,扮演一終止,無聊感就出現了,老太婆就開始咒罵老公窩囊廢,折騰了半天,一陣咿咿嗚嗚之後,兩人邀請的形形色色的人都到了,他們一起等待演講大師來宣示一個帶領人們進入下一個世紀的重要訊息,等到最後,等的人沒有出現,兩個人決定跳出去,結尾時舞台上投影出一隻嬰兒的眼睛,彷彿在窺探觀眾一樣,嬰兒消失後,滴答滴答,投影換成了一個電子鐘寫著現實世界的時間,四點零八分。
故事劇情說完了,其實完全沒講到重點,Ionesco是荒謬劇場的代表人物,荒謬劇場根本是反劇情的,提劇情其實沒多大意義。想想那些經常跟後現代主義同時出現的名詞吧,解構、碎裂、拼貼、蒙太奇、反解釋、反敘事、表面的、重視過程的、語言遊戰……用在這種架構下去理解,可能比較能理解這個劇場在說什麼。
就像演員在座談的時候講的,兩個老傢伙就像中世紀的小丑(le
bouffon),這是一群由於長相怪異而被流放到荒島上任其自生自滅的畸形兒,每個月(or
每年?)的某一天他們才有機會進城,當天他們都會特別的興奮,但是同時那積壓已久的怨恨也在這天一起爆發,在高度的興奮中夾雜著最惡毒的咒罵,因此旁人看起來就覺得他們瘋瘋癲癲的。
再回到劇場裡面那兩個老先生老太婆,他們講話不正是這個樣子嗎,有時是不停地重複一些很瑣碎的,在戲劇裡面顯得很沒有意義的詞語,有時是將一堆在意義上毫不相干的詞彙拼湊起來,令人摸不著頭緒,但因為每個詞彙都有某種語音和意義上的鄰近性而顯得既怪異又有趣,但是在各種顛三倒四的詞語與一連串近乎歇斯底里的動作之間,卻夾雜了許多對於現實社會的嘲諷,嘲諷本身似乎沒有很大的企圖,只是像小針一樣不停地戳著觀眾的身體,一戳完,痛感馬上消去,然後又瘋言瘋語了起來,並不企圖要觀眾在痛苦中得到什麼深刻的反思,而是讓觀眾享受那被小針輕微地戳刺全身的過程。
我的記性不太好,記得的小針戳不多,說個兩段,有一段老先生跟賓客說,「呦~我們家沒有電視,電視沒有…報紙沒有,我們也不看報紙…那我們看什麼?我們看垃圾。反正差不多。」還有一段老先生又問另一位賓客,「哦~博士先生,請教一下,記者在生物學上的分類是不是犬科?」呵呵,搭配上那些奇特的聲音和肢體語言,哦,還有那些燈光也明顯是精心設計的,真是非常地有趣哪!
這個劇場很有趣也很有創意,改編劇本也改得很好,不會有一種直接移植西方的怪異感覺。不過我也想說,在後現代的語言漩渦裡,雖然我還頗能享受這些繁複炫麗的無意義裡的意義,但人終究不可能永遠飄在空中飄在語言所建構出來的、不斷形變、永不固定的虛擬世界裡哪,回到了現實世界,面對每天的生活,這些都是不夠的,即使我們接受了一個不固定的存在,試圖在紛亂的世界裡隨著漩渦悠遊,在最深層的心底,還是渴望一個固定的信念或什麼,做為我們生活的參照、生存的依據啊…寫到這裡,我忽然有些理解了,原本我只是想說一種我自己對於荒謬劇場的某種不適應狀態,但寫到這裡,在想到故事的結尾,兩個老柴跳出去了,他們開始行動了,這完全又回到現代主義去了,也許荒謬劇場的存在正是一種參照,讓我們去理解一種內心真正的渴望,對於生存的想法,對於面對混亂世界所將採取的生存方式。
曾文通与上戏学子互动交流
金秋时节,上海戏剧学院迎来了第四届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展演。
曾文通老师携带其舞台、服装设计作品《两条老柴玩游戏》到上海话剧中心演出。10月18日下午,曾老师来到上海戏剧学院,为学生开展了一堂题为“身体体验剧场——香港舞台设计讲座”工作坊,并于坊间与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讲座上,曾老师提出了舞美设计的新观念:创作一出戏其实很简单,不一定就得从剧本开始,有时能从舞台设计或其他部分先开始,编剧不一定得在家里的书桌上完成创作,实地编写也许能让该剧本更实用,更属于舞台;有效的舞台设计是布景,是和该剧一起呼吸的。无效的舞台设计仅仅是背景,是多余的装饰,道具的选择不管从颜色或质感上都应该是和该剧有关系的;每一次在考虑剧场空间时,应该做更多的舞台试验,尝试将道具摆放在不同的角落已获得更多的空间效果等等。
曾老师还关心和建议学生们要注意身体的健康,经常的熬夜和不注重运动是很容易让身体疲惫,缺乏集中力而无法有更好的创作。而且,他还告诉我们一些设计的小方法:设计者都应该有一本视觉日记本,记录每天自己的感受,想法和看到的一些人和事,建立自己的私人图书馆。这些记载将能让创作者在需要时能取之不尽。平时日常生活的观察是不容忽视的。之后他还和同学探讨了他这次的作品《两条老柴玩游戏》设计想法:设计以三个同心圆把剧中人纠缠不清的存在主义问题表现出来。同学们学习的很用心,收获良多,讲座结束后,还与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并在最后每人还收到了曾老师的礼物,非常感谢曾老师的悉心教导。
曾文通简介:
曾文通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主修舞台及服装设计,一九九七年获艺术学士(荣誉)学位。同年获德国歌德学院(香港)颁发海外奖学金。重要设计作品有剧场组合《两条老柴玩游戏》,作品获颁第九届香港舞台剧奖最佳舞台设计奖;另凭《堕落鸟》获颁第十一届香港舞台剧奖最佳服装设计奖。零二年应邀为香港大会堂成立四十周年举行首个舞台设计装置展览,于香港大会堂展出,展示过往五年具代表性的作品。
除舞台设计外,他在九七年获DKNY橱窗设计冠军及HPL-21 Group
Scholarships
的服装设计奖,其绘画作品更被“夏利豪基金”收藏为展出作品。他亦为教育署、香港教育学院、中小学及不同的团体策划及主持多个装置和戏剧工作坊,致力推广艺术教育。
曾文通现为香港演艺学院客席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