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校学人闻悉课题未立项后写的诗——《清晨的一缕阳光》
标签:
历史时评文化旅游情感 |
分类: 转载文章 |
和五十多年前奔赴北大荒的百万知青一样,我的青春岁月是在那片神奇的黑土地度过,几十年来,我在本职工作之余一直保持着对知青群体的高度关注。不久前,我到我常去的天泽书店淘来一批书,其中有木斋著的《历史的化石——知青十五年》,东方出版社2009年8月出了第一版。我翻阅到了其中一个片段,觉得挺有意思,这一片段所记述的简直就是无数申报各类科研基金项目者心绪起伏与命运跌宕的缩影。受组织指派,我在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当主任,一干就是14年(1998-2012),对各类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中当事人的心态心境有相当的了解和体悟。学界代辈更替,是否立项,对那些功成名就的老者而言,可有可无,而对尚在爬坡较劲的中青年学人来说这可是命运攸关的大关隘。在现有制度设计中,各类基金项目与申报者的晋升、续聘,当博导硕导,乃至自尊、威信等等直接挂钩,立项了,当然皆大欢喜,没立上项,又该如何对待呢?木斋的做法可谓一个范例。
先请大家看一首诗,边看边体味此诗何来?
清晨,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的小巢
清晰地听见了几声鸟儿的鸣叫
哦,鸟儿呀,昨夜的风雨可曾伤到了你
你可有那躲避风雨的树木或荒草?
清晨,新生的太阳重新照耀了荒岛
清晰地感受着那呼唤生命的浪涛
潮起汐落,汐落潮起,潮涨潮消
哦,你这寂寞的沦落的荒岛
哦,那寂寞无端的暗夜呀
哦,那拍打脊梁的浪涛
潮起汐落,汐落潮起,潮涨潮消
有谁来看顾你这傲岸的孤岛?
哦,那拍打脊梁的海水
便是给予你生命的卵巢
那寂寞无端的暗夜呀
终归会有清晨阳光的照耀
谢谢你,阳光,谢谢你,小鸟
昨夜的风雨呀,成为历史
谢谢你,海涛,还有你,荒岛
熬过暗夜,便会有一个美妙的清晓
此诗作于2006年10月29日,作者就是就是我上文提到的木斋,当时他在吉林大学任教,他先是诗人,知青时期的他写了大量诗歌,有相当的影响,后从事古典文学研究,颇有颠覆定说的学术建树。请看他对写作此诗背景的记述:“2006年的秋天,我在韩国全南大学讲学,期待着某一个项目获得通过。在这个项目中,我对唐宋诗词的演进历程做了一个视角新颖的描述,但越洋电话传来的消息,却是再一次的失败。此前,我已经多次申报课题,每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失败。每次我都像一个拳击手,被重重地打倒在地,血流不止。我的心、我的灵魂在淌血,就像是我在知青岁月中最为低落的时候完全一样。当年是人生没有出路,而今是学术没有出路。但由于有着知青炼狱磨炼的生命历程,常常在痛苦一夜后的清晓,我就成功地实现了自我生命的救赎。那种感觉,很像是少年时代看过的一本小人书,书中的女主人公被施上了魔法,每天夕阳落山的时刻,她就会成为死人,身体中的鲜血像是泉水一般流下山脚,但到了黎明的时候,生命就重回她的身躯。我写下了一首小诗,题为《清晨的一缕阳光》”。(木斋:《历史的化石——知青十五年》,东方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3-4页)
木斋的苦楚是暂时的,他熬过了屡申屡败的窘境,随后而来的是好事连连:“在2006年10月29日写作完这首小诗之后的数天之后(笔者注——这里前一个“之后”可以删去),从国内先后传来两个消息:一是中国词学研究会成立,我被推举为常务理事;一是《唐宋词体演变史》被通过为当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宋词体演变史》于翌年在中华书局出版后,2009年,此书的姐妹篇《唐五代声诗曲词发生史》再次获得国家项目,并同时获得吉林大学种子基金项目;有关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则获得吉林省的社科基金项目,同时获得教育部社科文库丛书委员会通过的全额资助出版。所有这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它们不过是我万里远航的起点。”(见该书第4-5页)我把这段话和上面那段话对照起来,觉得木斋心态天壤之别的变化。几天前他如是说:“每次我都像一个拳击手,被重重地打倒在地,血流不止。我的心、我的灵魂在淌血,就像是我在知青岁月中最为低落的时候完全一样。当年是人生没有出路,而今是学术没有出路。”几天后,欣闻佳讯又满怀雄心壮志地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它们不过是我万里远航的起点。”有的读者可能会说老木有点的便宜卖乖,我到是从中体察到了他这类知识分子的真实秉性。
申报国家、省部级和其他各类研究项目的同仁,可以从木斋这个实例中得到些许启发。我觉得,一是面对负信息负情绪,总要尽快寻找一个有效的宣泄口,比如,像木斋那样以写诗来排遣自己的郁闷。或是仰望天空云卷云舒,把心放飞于无穷的宇宙之中,或是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转情于秀山丽水,或寄情于亲人爱人,掂量出人为何而活,或是独自或是结伴红颜蓝颜于酒肆,来一次醉后清醒的再出发。总之,面对失利,大可不必折磨自己,须知,生命尚存,立项有望,没有生命,一切归无。二是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屡申屡败,屡败屡申,但终有一得。三是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不投机取巧,练就真本事,酿成真学问,亮出真见识,不争一时之长短,机遇总会幸临头上。
“文人大都脆弱而敏感”(孙犁语,见我的北大荒兵团战友肖复兴写的《孙犁和柳宗元》,天津日报2021年7月20日,满庭芳版),这一评价用在当今众多知识分子身上也不无不宜。让我们的各类基金项目申报者在申报立项的历炼中变得坚强起来,老成皮实起来,力争做到处难不畏,失利不悲,立项不疯。退它十几步说,除了科研立项,人生中更有着值得追求和享用的美事。不立项,毋宁死,大可不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