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东海日报》发《家做月饼甜又香》
家做月饼甜又香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说过的一句话。母亲跟伟人毛泽东同志是同一时代的人,我觉得这句话好像毛泽东同志就是专门说给我母亲听的。印象中,母亲不爱给别人添麻烦,遇到什么,总是自己动手开解决。比如从供销社买块布回来,她不找村里裁缝师做,而是自个拿起剪子剪裁和缝纫。再比如过春节了,很多人家会从供销社买来各种各样的过年物品,母亲也都是自个动手做年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呢?母亲更是动手做月饼。“红豆生南国,当春乃发生”,每年春天母亲都要在自留地里种上红豆。等到红豆成熟,上场了,母亲把打下来的红豆会当做宝贝似的收藏起来。印象中,母亲会用红豆做豆沙馒头,到了中秋,母亲还会用红豆作为做月饼的食材之一。做豆沙馒头,母亲只把红豆烀熟,滤去汁水,然后揉捏成泥状就可以了。而让红豆成为做月饼的食材之一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做月饼之前,得把生红豆放到机子里粉碎,成为粉末。然后再放进锅里热炒到熟,这好像跟战争年代我军战士上战场背的炒面差不多。不知是我小时条件不好,还是怎么的,我天生对甜食有一股几乎疯狂的追求程度,只要是甜食,我一概来者不拒。母亲用豆沙作为做月饼的食材之一了,自然也会放糖在里面。那时红薯已经上餐桌了,母亲在做月饼之前,就用红薯来熬制我们不常见到的红薯糖。红薯糖不比白糖或者红糖成粒状或粉状,而是跟琉璃珠似的一个又一个。豆沙被母亲放在做月饼的面剂里了,然后她在豆沙里再放一两个红薯糖蛋蛋。那红薯糖蛋蛋被埋在豆沙里面了,好像窝里藏着的鸟蛋似的,让人觉得那么神秘。糖遇热融化,冷了再次凝固。红薯糖在豆沙里融化了,会渗透到每一处豆沙里面。待月饼冷却了,红薯糖再次冷却,这时的豆沙不再成为粉末状,而是早被融化了的红薯糖弄成凝固物了。咬一口这样的月饼“咯嘣”,清脆,香味十足,甜味也十足,这样的月饼实在是我童年的最爱。
别看我小时条件不是太好,可是一般的东西也不缺。什么花生啦,蚕豆啦,芝麻啦,都不稀罕。罗卜白菜各有所爱,母亲做月饼了也会根据我们不同的喜好来挑选做月饼的食材或者馅子。那时的我们哪有什么喜好?不挑食,不偏食,逮什么吃什么。母亲往往还会用花生、芝麻等这些经济作物作为做月饼的食材。“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亲人尝一尝”。那时关于《红嫂》的电影正在我们乡下热放。而我们家家户户院前院后都或多或少种枣树。所以大红枣又成了母亲做月饼的食材之一。
刚才我引用伟人毛泽东同志的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那吃的月饼能“足”到什么程度呢?有人从供销社买来的月饼,一包最多四块或者八块,几包月饼摞在一起也不过一二十块,你一块我一块,你一嘴我一嘴,时间不大,就没了。母亲做的月饼呢?不是用包来计算,而是用巴斗来衡量,也就是说每年中秋,母亲做一巴斗月饼根本不在话下,我们就是把月饼当做饭来吃,一时半会也吃不完。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片月饼一片情哪。”中秋我家有母亲亲手做的月饼,真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