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月18日《沂蒙晚报》发《下乡拾秋》

(2023-09-18 10:20:13)
9月18日《沂蒙晚报》发《下乡拾秋》

下乡拾秋

2023年09月18日

 

一次周末,妻子对我说:“我去拾秋了。”在我的印象里,拾秋都是农民的事,尤其是农家孩子的事。妻子和我都是城里人,到哪儿拾秋呢?城里,出现在你面前的不是高楼大厦,就是一条条马路上川流不息的小汽车。不要说找出一块像样的农田,就是找一块“巴掌大”的空地都难。妻子看出我的疑惑,说:“到乡下拾秋啊。”

一直生活在城里的妻子没有什么正式工作,不是今天在超市做导购,就是明天到饭店给人洗盘子。秋收了,妻子打工的饭店老板家在乡下,关门回家忙秋收了,妻子也就跟着没活干了。妻子听饭店老板说,“三夏赶不上一秋忙”。秋收天,农民为了抢时间,让儿女和自己能快一点回到城里打工,不管收割水稻还是收割玉米、花生、红薯,都是只顾抢收,而不管收后落在地里的粮食。这样,田地里落下的粮食不计其数。

一开始妻子并不相信,因为她是在农村长大的,只不过后来进城了才跟土地“拜拜”。不过,她对拾秋还是记忆犹新。妻子小的时候,学校还有秋忙假,妻子说一放学就会和一些跟她年龄差不多大的同伴到地里拾秋,放学后到天黑的那段时间能拾一捆稻穗或者半篮子红薯。

其实,我对拾秋也不陌生,因为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生产队收割过后的庄稼地,不到时候还不准人们随便进去拾秋。只有等生产队长同意了,才可以到地里拾秋。

我对妻子说:“哪能随便拾秋呢?”妻子说:“不让拾秋,我就回来。反正饭店关门了,我也没事做。”

妻子是骑着电瓶车去的。她到了农村,放眼一望,被收割机收割后的稻田变得空旷无比,稻田里到处都是撒落的稻穗,有的带稻秧子,有的不带稻秧子。瞧着这么多稻穗,妻子一开始还不敢下地去拾,心里想:“农民兄弟姐妹一定还会来拾秋的吧?”她在田边犹豫了好久,发觉空旷的一大块地竟然没有一个人来捡拾遗落的稻穗。后来,一打听,原来落下的那些稻穗农民兄弟早已不屑一顾了。

妻子下地里拾秋了,时间不长就拾了一堆稻穗子。一开始,妻子把那些稻穗顺头扎成一捆又一捆。等到要打道回府了,妻子就用随身带来的剪子,把那些秧子剪掉,剩下的稻穗子就装进口袋里。

记得我小时候拾秋,从地这头走到地那头,都是地毯式搜寻,慢慢地朝前一步一步推进。可现在妻子到乡下拾秋根本不用这么辛苦,蹲在地头就能拾到不少稻穗。天还没黑,妻子骑着电瓶车就打道回府了。不知是因为妻子干活利索,还是稻田落下的粮食太多,妻子去捡了几天后,把拾来的那些稻穗一起送去加工脱粒,竟然得到了一百多斤白花花的大米。妻子瞧着这些白花花的大米说:“我们以后不用买米了。”

妻子的胃一直不好,天一冷,胃里就会溢出酸水,妻子就吃生花生米来缓解一下。你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所以,妻子还会到乡下去拾花生。今天拾三五斤,明天拾三五斤,几天过后收获也很可观。一个秋天拾来的花生能装满两大蛇皮袋,足够妻子吃一个冬天和一个春天。

有时有农民兄弟看到妻子到乡下拾秋,还会调侃说:“还是农民好吧?吃喝不用掏钱买。”妻子听了,心里有些失落,因为小时候那种“粒粒皆辛苦,粒粒都归仓”的情结在心里已经根深蒂固。

陆琴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