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第4课《读懂孩子内心的需要》听课心得
(2020-09-28 10:39:47)
标签:
优悠初中育儿读书名著 |
分类: 优悠妈育儿日记 |
#读懂孩子内心的需要#
第4课《读懂孩子内心的需要》
时间真快,家长课堂转眼上了四节课了。通过孙老师的家长课堂,我将以前零零碎碎的家庭教育、心理学知识像穿珍珠一样一颗颗穿成了一串串,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平台,非常感谢孙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好课。
本次课印象最深刻的有:
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分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记得前几天优悠回来给我讲到心理老师给他们讲到我想要、我能要、我该要。今天听完孙老师的课知道了其实就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最自然的成份,也是人生摆钟中的原点,而自我和超我通过本我进行平衡,最理想的结果就是我们能开心快乐地,符合现实原则的情况下实现理想。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之前了解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1968)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人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求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而这一层层紧密相连,只有满足了生存需要时才会往上一层层有更多的追求。
在《读懂孩子内心的需要》一课中,孙老师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细化,通过生存、生活和生命三个层级进行分解。从物质支持,到情感陪伴,再到精神的引领进行分析,让我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3.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其中老师罗列了七条,条条经典。动机和情绪真的没有对错,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同时也可以不接受他的行为。接受动机和情绪相当于接纳了这个人。我们经常说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其实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和动机,不能因为一个行为而否定孩子。
了解了这些科学、理论知识,我们再和孩子相处起来就会更容易一些。孩子好多时候的问题行为并非真正的问题,有时只是孩子某些需要没有被满足,孩子就通过一些行为来表现出来。而我们大人看到孩子的所谓“问题”时,不要急于批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说教,先去设法了解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读懂了孩子内心的需要,我们的亲子沟通就会更顺畅,在顺畅的沟通之下,会有好的亲子关系,而好的亲子关系,会让我们的沟通更顺畅,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陪着孩子一起健康快乐成长!
第4课《读懂孩子内心的需要》
时间真快,家长课堂转眼上了四节课了。通过孙老师的家长课堂,我将以前零零碎碎的家庭教育、心理学知识像穿珍珠一样一颗颗穿成了一串串,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平台,非常感谢孙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好课。
本次课印象最深刻的有:
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分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记得前几天优悠回来给我讲到心理老师给他们讲到我想要、我能要、我该要。今天听完孙老师的课知道了其实就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最自然的成份,也是人生摆钟中的原点,而自我和超我通过本我进行平衡,最理想的结果就是我们能开心快乐地,符合现实原则的情况下实现理想。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之前了解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1968)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人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求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而这一层层紧密相连,只有满足了生存需要时才会往上一层层有更多的追求。
在《读懂孩子内心的需要》一课中,孙老师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细化,通过生存、生活和生命三个层级进行分解。从物质支持,到情感陪伴,再到精神的引领进行分析,让我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3.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其中老师罗列了七条,条条经典。动机和情绪真的没有对错,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同时也可以不接受他的行为。接受动机和情绪相当于接纳了这个人。我们经常说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其实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和动机,不能因为一个行为而否定孩子。
了解了这些科学、理论知识,我们再和孩子相处起来就会更容易一些。孩子好多时候的问题行为并非真正的问题,有时只是孩子某些需要没有被满足,孩子就通过一些行为来表现出来。而我们大人看到孩子的所谓“问题”时,不要急于批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说教,先去设法了解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读懂了孩子内心的需要,我们的亲子沟通就会更顺畅,在顺畅的沟通之下,会有好的亲子关系,而好的亲子关系,会让我们的沟通更顺畅,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陪着孩子一起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