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周末想写展望,突然发现这个2月有29天,幸好多等了一天,不然有可能最后一天就打脸。这也像是目前行情的缩影,领先一步成烈士,而不需要三步。股灾以来的反弹一次比一次更弱,而调整则都是以极为迅猛的方式展开的,这一次反弹中小盘股和题材股的弱势,也反映了市场人气的低迷。不过从长期来看,A股不同类型股票的结构性估值分化依然远远高于历史均值,而估值差异的缩窄对于下一次行情修复是有正面意义的。
2月份的港股更多受到外盘影响,春节期间跟随全球市场恐慌性暴跌,之后V型反转,虽然月底A股调整,但恒指依然相对强势,这里当然有全球风险偏好回升的原因,但我认为估值也在起作用,也许牛市可以不看估值,但是熊市还是要看的,不是说低估值就不会跌,但是高估值显然风险更大。
前几日反弹时有人问我买什么股票,我说管住手,都已经等到这个份上了,何必急于买套。我知道大部分人不会左侧交易,因为违背人性,很痛苦,但后来想想空仓等待右侧也是一种煎熬,一涨就担心踏空。客观来讲,目前A股还不具备右侧的条件,宏观周期,估值水平和技术层面都未到时间。此时入市,要么能够找到高确定性的品种,要么通过交易能力在波动中赚取收益,但都是辛苦钱,远远比不上一次大周期大趋势的盈利,而后者最需要耐心等待。
另外一个被问得比较多的是仓位,这个更容易误导人,因为买了什么,持有多久,目标是什么,这个差别太大了,有的是为了长线布局,有的是做短期博弈,有的是为了资产大类对冲。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资金性质,短期我并不看重浮盈,而更看重持仓的数量和类别是否合理。
乐观一点看,下一次2月有29天的时候,猜猜上证指数几打头?应该不可能还是2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