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对于投资人来说是非常不平淡的一年,虽然对我来说结果非常的平淡:
A股收益率5%-15%(不同账户)
B股收益率11%
港股收益率-7%
整体收益率8.6%,勉强持平上证指数,远远跑输创业板等指数。
还是没能突破大小年魔咒,在取得2014年的高收益之后,2015年收益率回归平庸。
历史收益率回顾:
2007
116%
2008
7%
2009
5%
2010
11%
2011
-7.4%
2012
21%
2013
12.8%
2014
100.4%
2015
8.6%
回顾2014的总结发现,谈的多是收获和感谢,问题反思不足,收益率容易让人乐观自信。投资人必须不断进化才能不被市场淘汰,反思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尤其是2015年的最后3个月,我开始了全职投资,虽然在投资以外也有诸多波折,但较之过去能够更加集中精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元旦假期看了许多朋友的年度总结,其中一些给我很大启发。从今年起,年度总结主要写问题和反思:
1、上半年中小创持仓不足,牛市收益率平庸。不得不承认,我无法说服自己在明显的泡沫阶段重仓中小创或者其他投机博弈性仓位,虽然我知道对于A股来说,所谓估值或者价值,大部分时候也是投机和博弈的理由之一,即便我也明白牛市只有享受泡沫才能收益最大化,否则只能做个“没钱”的“聪明人”。而从更深层次考虑,这其实是对于规律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之间的取舍,即便下一次我依然没有选择享受泡沫,但对于后者的研究会对更加深入的理解市场有所帮助。
2、股灾之后的两次判断错误。整个6月我给周围朋友的建议都是减仓或者清仓避险,而我自己却选择了满仓坚守蓝筹股防御。第一个错误是认为蓝筹股估值低,下跌空间有限,而且刻舟求剑地认为会有类似07年530之后的蓝筹股主升浪,没有意识到15年和07年有着本质不同,07年是全面的资产泡沫,蓝筹股上涨有业绩支撑,内外经济周期顶点,政策支持,而15年是非蓝筹泡沫,经济逆周期,基本面寻底,政策支持主要在中小创,而不希望蓝筹过快上涨;第二个错误是认为政府救市一定会全力救蓝筹股,而且一定能成功,在第二轮救市之前,这个判断或许是正确的,在市场情绪导致非理性波动的情况下,高仓位低换手策略的结果并不理想。
3、对于低风险套利等投资机会的关注和学习不足。2015年是低风险套利投资者的丰收年,市场工具的丰富、非理性波动带来了大量机会,而关注者相对较少。相较于过去若干年A股投资人的风格之争,低风险套利成为了第三种力量。我虽然也很早参与过可转债、股指期货、分级基金、港股涡轮等品种,但对于套利方法的学习研究不足,没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市场出现机会的时候就无法把握,虽然在5月底也曾经买入分级A,但在分级A继续下跌的过程中不敢加仓,最后还是平出,错失了下折的暴利机会。股灾2.0后也曾意识到期指贴水套利机会,但因为没有想透也未参与。
4、港股交学费。2015年是我参与港股投资的第二年,对于港股市场的规律性把握还不够熟悉,特别是5月港股大幅上涨后,估值水平依然处于低估的状态,因此逐步把A股移仓港股,但港股的特征就是低估可以更低估,低估值是常态,而合理估值可能就是泡沫了。
以上内容只是记录一些想法,并非面面俱到,对于投资这件事,因为每个人的投资目标,时间周期,资金性质和职业性质等不同,会给出完全不同的观点,因此只言片语的观点和理念争论并无太大意义。选择在相对冷清的微博写总结,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对我个人而言,需要在不断否定过去的基础上成长,但否定不代表简单的转向,套用一句老话这叫螺旋式前进。
对于2016年的展望,我相信中国资本市场的精彩大幕才刚刚拉开,能够参与其中是我辈之幸,或许30年之后我也会退休,写一本中国版的《The.Great.Game》,不过前提是,我没有成为博弈游戏的loser。提一些对自己的期望吧:更加的集中和专注,更开放的学习态度,更多的与人交流,更好的应对压力和困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