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2011业绩交流会
(2012-08-22 16:39:57)
标签:
中海地产中建地产中国建筑杂谈 |
分类: 公司分析 |
高管介绍:
今天介绍的要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经营回顾、分部业务、公司的投资潜力和发展展望
(一)经营回顾
2011新签合同额9307亿,同比增加16.1%,在手合同9495亿元,同比增长36%。
2011年营业收入4828亿元,同比增加30.3%,为中国的建筑房地产公司第一名。归属股东净利润135.4亿,同
比增长46.5%。
成本控制能力稳步提高,2011年净利润率3.98%。公司的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净资产近900亿,同比增加
15.4%。
公司市净率1倍左右,市盈率7倍左右。2011年EPS0.45亿元,同比增长45.2%。
公司的存货以土地为主,地产较少,地产去库存压力不大。
(二)分布业务介绍
公司利润贡献主要依靠中海地产,2011年局面得到改变。在总利润中房建业务超过47%,超过地产的37%。
公司房建业务收入超过3600亿,增长38.5%;营业利润增长近七成。公司的房建业务累计施工面积49788万平米,占全国的5.9%。
公司的基建收入近600亿,增加14.2%,营业利润大幅增长43.5%,达到36.2%。公司的基建业务中铁路收入占比降低,2011年占15%,下降15%。
地产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5.9%,地产营业利润138.7,同比增加22.5%。地产宏观调控影响公司业务收入增速,但业务运行良好。公司的2011年房地产销售额的891亿元,同比增加33.2%,其中中建地产152亿元;销售面积700万平米,中海地产558万平米,中建地产142万平米。公司土地储备6194万平米,新增土地储备超过2000万平米。
设计勘察业务在四位一体化中快速发展。新签合同77亿元,同比增加31.4%。
公司的大海外战略已经进入全面的实施阶段。
(三)投资潜力
1 投资建造一体化
公司的投资建造项目72个,年投资金额200亿元,BT项目回购良好,多数项目有过程支付款或提前回购。
2 资本运作
控股股东完成重组新疆建工,2012年3月中国建筑收购新疆建工85%股权,同时启动重组西部建设。
3 专业化业务拓展成效卓著
跨领域的安装、钢构、商混业务规模效应初步体现。
(四)2012年展望
公司在手建筑合同11500亿,在手地产待结算资源1163亿元。2012年中国建筑业绩有保障。
交流部分:
1 公司的2011年业绩好于其他企业,得益于怎样的举措?
业绩好的原因更多的体现在主业上,主要是我们采取了大市场,大业主等战略。大的战略业主减少了我们的交易成本,使得支付有较好的保障。中国的300米以上的超高建筑,有90%以上是中建建筑的;80%以上的高端机场都是中建建造的。这样的大业主的战略使得我们的业绩有保障。07年我们的单项合同额只有7000万,而2011年超过2.3亿。
2 公司2011年的业绩135亿,远超于其他央企。您觉得公司与国际上的建筑企业的差距在哪里?
我们的建筑规模在中国排全国第一,在全球也是第一。但是仅仅是规模第一,但是公司的业务90%发生在国内,我们是国内的GDP增长模式的受益者。这并不代表公司的国际竞争。我们同国际的企业相比,尽管规模超过他们,但是他们的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和成体系,其专业化程度远超越我们。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整体的团队差距还是很远的。我们力争打造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团队。例如我们的工程师能够通过英语及其他语言的内部测试,会增加其薪资待遇,以此鼓励其发展。任何一个大的集团,都会将管理办法统一,我们也在积极加强集团的管理规划,让公司的管理能够完全一体化。所以我们的差距主要在管理与人才上。
3
公司业绩很优秀,由于宏观收紧,咱们的BT项目回款情况如何?在现在的利率7-8%的情况下,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较高,未来的资金成本情况如何?
BT项目在稳定的实施工程中。公司的整体负债率的上升,我们比较关注带息负债接近1300亿,从整体来讲,负债在控制之中。我们的负债率76%,比前年增长2个百分点,比同行业的企业要好一些。负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长期负债,我们的利率是比较低的,去年我们的利率平均是5%,比市场低了1.5%个百分点。我们的利息支出比同类企业要低很多。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我们与许多家银行都有800亿的长期合作协议。所以资金成本总体还是在控制之中。
补充:BT项目主要是地方政府回款,地方融资平台在清理中,是否会影响回款?
其实我们也在总结近几年的项目,现在我们的BT项目严格控制在一线二线城市,这些城市是有支付保障的。
4 您对未来房地产业务发展的看法如何?是否是快速扩张还是巩固公司的发展?
作为公司来讲,我们内部的争论是很激烈的。我们任何的转型发展,在快车道上是很难转型的。我们认为我们的规模已经足够大的,所以我们在十二五中一定是保证品质和质量。在房建领域中,一定是以高端为主。坚决支持发展高端,不和地方企业争中低端市场。余下的资源用来走出去,用于国际市场的发展。我们必须有这样的长期的心理准备。我们在下一步一定要控制拿地的节奏,没有必要盲目的扩大规模。“现金为王”,不能只看单个项目的利润,不能捂盘和囤地。我们一定要随行就市。最近公司也增加了一些商业地产,调整一下公司的产品结构。我们的综合城市开发,房建,基建,设计如果能够在城镇化进程快的城市中运用,一定能够收到城市的欢迎。我们相信进行适时的战略转移,更加适合公司未来的发展。
5 公司账面上的现金一直是比较高的,但公司的经营现金净流量是负的,具体的原因是为什么?
从报表的本身来看,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是负的,公司09年上市之后,集资了500亿,以及以前积累的利润加起来进行投入。而且公司有6000多万平米,这也是一种重要资源。
我们的现金流量表重要是针对工业性企业的,不是很适合。去年我们的建筑实现了152亿的净流入,从08年开始,强力推行实施按照项目来实施考核,今年的结果会比这个更好。而房地产是-221亿,还有一部分是投资,如投资业务和土地储备。如果没有宏观调控,投资回笼会更快,确实受到了调控的影响。现在我们的房地产利润率超过40%,未来可能会下降。
公司对现金流量高度重视,公司的每一笔收支都必须进行核算现金收支,让公司的发展更稳健,将现金流量作为一个大事情来抓。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同管理人员的考核挂钩,保证现金流量的健康化。核算的制度正在逐步的建立之中。
6 请教两个问题:国际业务的区域分布,如何控制风险?城市综合体开发,能否介绍一下这种商业模式的收
益?
国际化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我们的定位是最具竞争力的建筑地产集团。我们必须是一个信息化、管理一体化的公司,最后的落点是国际化。中建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国际历练,有过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过去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未来的财富。我们将62个海外国家减少到25个国家,我们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选定的战略市场。我们坚守的国家一直都是较为成功的,如阿尔及利亚、美国、新加坡、港澳等。例如我们在美国做曼哈顿大桥的改造等等,我们在美国坚守了25年。我们同样是新加坡最大的建筑商。我们始终简直更加稳定、安全的发展。不能太依赖于一个单一市场的发展。我们希望能够10年内将海外占比调到20%以上。主要的方法就是坚守旧市场,努力发展新市场。我们希望能够在适当合适的时候,在能够驾驭的时候,利用资本运作,并购成熟的企业,如果这部分能够成功,将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城市综合体开发是比较复杂的。在地方融资平台退出之后,城市发展找不到更好的模式;而我们又有较强的实力。第一个层面是框架协议的层面,如门头沟的500亿。第二个层面是分布协议,如市政等等。第三个层面才是单项合同层面,这个时候现金流、施工控制就比较好做了。目前我们有13个相关项目在运行。
7
您刚才提到2012年是一个闯关年,您能不能解读一下对建筑和地产行业的认识?公司的股权激励进行情况如何?2012年能否保持2011年的利润的高速增长?
按照总理的讲话201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2012年是更不平凡的一年。作为我们公司2011年是保稳定,2012年更是要保稳定。如果我们的业主无法支撑项目,我们会选择性的退出。我们的2012年的项目目标有意识放得比较低,我们需要有条件的评估。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很大,我们需要有意识的选择市场。
地产,在短期内,到2014年可能都难以非常平稳。但总体我们还是比较看好,我始终坚信中国是一个刚需的市场,城市化的进程不可阻挡。我们坚持拿地要适度,不捂盘,不囤地,加快销售,等等。我相信,中建的未来会更加的美好。
股权激励在进程中,没有新的变化。国务院国资委在批准过程中是很审慎的。去年我们是符合这样的要求的。我相信激励机制出台的时候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