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集——修筑雷多公路(史迪威公路)

标签:
杂谈 |
图片集:雷多公路
The Ledo Road
来自美国《生活(LIFE)》杂志1944年
摄影师:Bernard Hoffman
(伯纳德霍夫曼)
前言:
本篇图片来自美国
http://www.cbi-theater.com/menu/cbi_home.html
这个网站专门介绍二战中缅印战区有关的资料。
这一篇是当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那时,这个杂志刊登了无数这个战区的图文。现在这本杂志似乎仍然存在。
这篇图片集除了有分段的标题外,没有其他文字。
雷多公路(Ledo Road)也叫利多公路,就是从印度阿萨姆邦的雷多(Ledo)小镇穿越缅北滇西到达昆明的,全长1700公里。1942年2月4日公路抵达中国云南边陲重镇畹町,连通滇缅公路到达昆明时,中国政府将这条公路重新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这些图片名称叫做雷多公路,实际上仅仅是反映了工兵们修筑这段公路的情况。
看起来显得单调,但是对于希望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来说,这些图片是非常难得的。因为雷多公路全部都在走过境外,绝大部分中国人是很难再看一看这段维系着中国命运的公路了,更看不见当年工兵们的身影……
MILE ZERO(雷多公路零公里)
(戈叔亚注)这里是雷多公里零公里路牌。当年这里还有好几个牌子,写着从雷多到昆明沿途的城市和距离,还有一些美国人才写得出来的个性化口号标语。前些年我去这里是,仍然有一个牌子,差不多和过去一样,不过有两个变化,一个是把英里变成公里,另外一个是把印度认为是他们的领土画到了他们的地盘里。还有一些鼓励人们到边疆的发财致富的口号标语。

(戈叔亚注),这个班哨垭口(pangsau Pass)
是印度-缅甸边境。从这张图片看,班哨垭口已经把原来的狭窄的垭口废弃不要,改从旁边宽敞的路面了。没准上面那张照片,一个士兵扛着路牌就是在改道重新插路牌。现在也是这样,我以为是战后才改道的。
Engineers 筑路的工兵们
(戈叔亚注)原来大量资料看,筑路的美国工兵都是黑人,现在看来不错。也许那时美国社会还有一些种族歧视,黑人只能干一些繁重的体力活。这些工兵每一颗都身强体壮,而且非常阳光!





(戈叔亚注)也有白人。






(戈叔亚注)这个中文写着“威扬供应,新华 附设……”图片上的中文透露了一些图片上看不到的信息:这里也许是中国工兵部队的“服务社”,资料显示,在修筑雷多公路的工兵中,虽然大部分是美国工兵,但是仍然有至少一支中国工兵部队——驻印军工兵第十团!其中第一营第一连的连长萧竹青的墓地就在路边(雷多公路地23英里处的新一军公墓里),他的家人日夜思念把父亲接回来,或者至少去看望一次……
General Lewis A. Pick
(戈叔亚注)匹克将军原来是美国最有名的胡佛水坝的总工程师,不是军人。雷多公路开始修筑时,被这样那样让人头昏脑胀的琐事困难说困扰,工期一再延期。这样,美国人才把匹克叫来……后来工程越来越顺路,其实,匹克并不是有什么特别不得了的本是,而是一个一个琐事,一个一个困难一个一个解决,这就是懂技术,在第一线!!!
STUCK IN THE MUD
(戈叔亚注)缅甸的热带森林就是雨多,整个中缅印战区的战争,都可以叫做“和雨季赛跑的战争”,谁跑到了雨季的前面,谁就赢得了战争。而修路却是在雨中坚持忍耐……
戈叔亚注:在泥泞中工作,其实并不简单。现在除非万不得已,绝对不会这样的。这样可以把人拖垮拖病。
RIDIN’ SHOTGUN 这个不容易翻译,看看图片,也许可以翻译为,边修路,边警戒。
戈叔亚注:边驾驶推土机,边拿着枪警戒着。这张照片告诉了大家修筑雷多公路的一个重要情况。那就是泥泞疟疾等气候地形仅仅是筑路的一个困难,还有就是日本人!!中国军队在前面开路驱逐日本人,但是日本人化整为零,像猴子一样钻尽森林里,冷不丁地就给你一枪!
DOZERS & GRADERS 推土机
戈叔亚注:从下发的照片可以看出,这里的公路非常笔直宽敞,甚至连飞机都可以降落!
BRIDGES 架桥
戈叔亚注:这组照片我们感到非常亲切!中国工兵!是的,修筑滇缅公路,能够使用机械的,那就是美国工兵,而无法使用机械的,那就是中国人!只要是干体力活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中国工兵。甚至连印度缅甸民工也不行。







戈叔亚注:这里如今仍然是这样,甚至现在还不如照片的战争时代,因为那时还有桥梁,我们中国人建造的桥梁。而现在,这里的桥梁已经不在了。车辆必须沿着这条河流(德乃河)走很长时间,从最狭窄的地方冒险渡河,但是,狭窄的地方往往水流湍急,深不可测。所以,有时候车辆也在广阔平坦的的涉水过河。但是,如果是外地司机,只要稍微有一点偏差,车辆就会倾斜熄火……然后,你的好日子就来了,你必须赤脚渡河,然后搭车到城里找到拖车,然后就是修车……把发动机的水倒出来,没完没了。我和安徽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的朋友都是在这里熄火的,后来都是在德乃小镇瞎混等待修车……所以我现在对这个小镇门清!


NIGHT WORK 挑灯夜战


戈叔亚注:又是夜间又是泥泞,苦不堪言!


ENGINEER HEAVY SHOP
COMPANY




DEPOT SERVICE


戈叔亚注:这里是一个临时加油站。




THE DUSTY ROAD



戈叔亚注:路边放着遗弃的车辆,过去我以为这些遗弃的车辆是第一次缅甸战役失败后,远征军撤退遗弃的,现在才知道,不是那次失败撤退遗弃的,而且修路时损坏无法修理的车辆和机械。







戈叔亚注:这些是中国兵!!从他们戴着的英国钢盔可以知道,他们不是新三十八师的。








戈叔亚注:下面的照片牌子上写着:美军墓地。

LOGGERS 伐木



TRUCK FIRE



TRUCK CONVOY 卡车运输队


戈叔亚注:看起来车上的也是中国军队,可以分析,这些就是上前线作战的部队。


SVERVICE TRUCKS 卡车修护


HAIRY EARS (ENGINEERS) CLINIC 工兵卫生所 美国工兵把这个诊所取名为“多毛耳朵诊所”

SIGNAL COMPANY WORK








AIR



ANTI-AIRCRAFT 航空火炮
198
这些防空部队差不多用处不大的,因为这时日本人的飞机已经很少很少了。在缅甸的日本飞行部队是第五飞行师,到到后期也就是20-30架飞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