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坎迪有一個騰沖馬幫街。靠近印度邊界的緬甸親敦江上游位於那嘎山下,是當年第五軍撤退野人山之前的最後一點。2月5日我們來到這裡,坎迪(KANTI)也叫清地拉坎迪,清地拉是江對面的村子的意思。在這裡一條全部由中國人(騰沖人)家庭組成的街足有600-700米長,兩邊全部是掛著中國字對聯的房屋!當地人紛紛向我們講述他們的驕傲和心酸:1950年代初,成份高的騰沖人逃亡緬甸,沒有合法身份東躲西藏,後來緬甸政府要开發那嘎山區,但是地勢險峻交通不便,他們就要這些沒有身份的騰沖人組織馬幫向那嘎山區軍隊老百姓運輸物資,條件是給合法身份。這樣,擅長趕馬的騰沖難民紛紛來到這裡,一時間他們在原始森林和野獸成群的坎迪親敦江西岸聚集……那嘎山是全世界生存條件最艱難的地區之一,一針一線全靠馬幫。一個騰沖家庭可以有數十匹馬,最多时全村有一千多匹馬!馬幫村最興旺时有300-400戶人家,學校寺廟商會宗祠建立了,騰沖话變成了普通話,當地人談論當年無比自豪眉飛色舞,其實那嘎趕馬人生活艱苦是國人難於想像的,一次去印度交界的班哨來回需要半年!但是有生存的權利,有錢掙,不被人趕他們就知足了!結果公路逐漸延伸,玉石由大公司壟斷,馬幫衰亡了……如今許多地方人走樓空。他們盼望的合法身份仍然遙遙無期……思念家鄉,思念回鄉居住成為纏繞在他們心頭的夢魘,因為無法實現又揮之不去……破敗失望無奈籠罩著這裡,年輕人都走了,學校寺廟商會關門,野草戰勝文明!祇有無人閱讀的石碑上的文字記載這段外人不知道的驕傲……也許再過幾年宗祠就要坍塌了
那嘎人因未開化被稱為“野人”,那嘎山自然就是“野人山”。當年遠征軍在此留下遺骨千萬。如今那嘎人整體搬遷那嘎山,只是因生存太艱難。而當年騰沖人來到這裡却認為是天堂!只因逃避階級鬥爭。




那嘎人因未開化被稱為“野人”,那嘎山自然就是“野人山”。當年遠征軍在此留下遺骨千萬。如今那嘎人整體搬遷那嘎山,只是因生存太艱難。而當年騰沖人來到這裡却認為是天堂!只因逃避階級鬥爭。




后一篇:松山发现阵亡将士墓碑!

加载中…